文档详情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docx

发布:2021-07-19约6.0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1内江师范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2四川省高等学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试验室,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鸡枞菌是一类营养价值丰富、口味鲜美的食用菌,但 黑皮鸡枞菌菌丝体。1.1.2 白蚁巢浸出液来源 2021年10月17日,试验小组从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苏家乡采集到的白蚁巢。将白蚁巢整个挖出运回试验室。称取250g白蚁巢土与1200mL浸泡48h后取滤液1000mL,得到白蚁巢浸出液。1.1.3 母种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a:PDA培养基(马铃薯 人工驯化十分困难。试验研究了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条件,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培育与出菇的条件。母种培养基中添加酵母浸膏2g/L、VB130mg/L、VB660mg/L有促进菌丝生长 的作用;有机物、微量元素等物质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白蚁巢浸出液促进菌丝的生长速度,但是其影响并不显著。原种、栽培种培养基:30%木屑,45%棉子壳,22%麸皮,1.5%蔗糖,1%CaCO3,0.5%MgSO4,70%营养液(培养基D),代料湿度控制在70%,pH4.5。关键词文章编号 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培养基b:改良 PDA(在PDA+K2HPO41g+KH2PO40.5g+MgSO4·7H2O0.1g,酒 石酸铵0.5g,微量元素1mL);培养基c:PDA+2g/L酵母膏+30mg/L维生素B1+60mg/L维生素B6;培养基d:培养基c+160mL白蚁巢浸出液。1.1.4 原种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①:木屑30%,棉子壳45%, 1000-8357(2021)01-0037-02 鸡枞菌属Termitomycesalbuminosus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1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鸡枞菌包括鸡枞菌属(或称蚁巢伞属)和华鸡枞Sinotermitomyces属。鸡枞菌属是Heim在1942年针对与白蚁(termite)共生的伞菌提出的。华鸡枞属 麸皮22%,蔗糖1.5%,CaCO31%,MgSO40.5%,水140%;培养 基②:木屑30%,棉子壳45%,麸皮22%,蔗糖1.5%,CaCO31%,MgSO40.5%,用培养基d熬制的营养液70%,水70%;培养基③:木屑78%,麸皮20%,蔗糖1.0%,石膏1.0%,蚁巢浸出液70%,水70%。1.1.5 将购买的母种扩繁,接种于a、b、c、d四种 培养基中,每种配方接种10个平板,并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原种培养基配方混匀配料后装入250mL栽培瓶,每种配方装10瓶。将母种的最优菌丝接种于三种原种培养基中,至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生长势等情况。 通过对三种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情况的比较确定原种及栽培种的最佳生长培养基以制备栽培种。用该配方作为栽培种配方,并制作20袋菌袋,在121℃、0.101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40min,接入原种菌丝,观察培养。 是臧穆先生1981年发表的新属。根据云南大学付子艳,李荣春的《鸡枞菌属与华鸡枞属分类研究现状》中的世界鸡枞菌检索索表可知黑皮鸡枞菌学名烟灰鸡枞菌(T.fuliginousinLesAgaricusTemitophi1es,147(1957))属鸡枞菌属。目前鸡枞菌的人工栽培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由于鸡枞菌与白蚁共生,其子实体仅能在白蚁巢上生长。此外,白蚁巢菌圃上微生物种类繁多,木霉、青霉、炭角菌、酵母菌等真菌组成一个真菌“群落”,其中鸡枞菌虽是优势菌群,但鸡枞菌与白蚁二者之间复杂的营养关系和生态背景,给鸡枞菌人工驯化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2021年张金玉等的报道,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报道国外尚无首例,而国内却不乏先例,赖井平、李林[7]、赵守光[8]、余春喜[9]、卢云发[10]、杨文兴[11]、孙思国[12]等人报道了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例子,但至今还没有人工栽培成功并批量生产的报道,表明鸡枞菌的人工栽培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母种培养结果与分析 2021年月20日将扩繁后长势 健壮的菌丝接种于四种培养基,母种扩繁后第2天开始观察记录,第3天后菌丝生长比较明显,一周左右所有的菌丝均能长满平板。根据记录结果显示在四种培养基中菌丝的浓密程度:培养基d=cab;菌丝的菌索生长情况:培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