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3篇.pdf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3篇--第1页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3篇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篇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所完成的,是
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近日,我又端起这本厚厚的书,开始细细品味书中的奥妙。
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
展现了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向大家展示了
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堪称中国的历史悲剧。
书中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书中人物的名字更是值得我们仔
细揣摩,因为它们都代表了特殊的含义,例如贾宝玉就是假宝玉,霍启就是祸起,
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或感叹,或讽刺,它们都体现了《红楼梦》的精髓所在。因
为名字的谐音,曹雪芹用了一副对联来形容《红楼梦》的故事:原应叹息春风晚,
差忒情欲巧妙云;横批:情不情。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伟大,以至于非常耐人寻味,整
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
蹦出来,当今世上,没有人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彻底读透。《红楼梦》是体现
了一种衰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仕途还是爱情,都走向了没落,这在中国古典
小说中并不多见,于是《红楼梦》就在一众小说中脱颖而出。在高鹗的续书中,
黛玉死了,许多人都为此落下了眼泪,但这对黛玉来说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俗
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这样一个柔弱的封建社会女子来说,死,
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但我也有些不赞成高鹗的续书,因为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
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哪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林黛玉啊!也许曹
雪芹的本意并非如此,他可以让黛玉满怀爱意为这一知己痛哭,带着满腔的思念
死去,这样的死,又何尝不是高贵的呢?究根结底,令所有人都落得悲惨下场的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3篇--第1页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3篇--第2页
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封建社会的敝处害了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
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越来越多的人懦弱,甚至八国联军来了,我们所谓的大清政
府,竟连吭都不敢吭一声,让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肆意妄为,从而使中国走向
穷途末路。这部小说,就是向我们展示封建社会的衰败,也让我们知道封建社会
最终走向灭亡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怒火中烧时而感慨万千,也让
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人无完人,事情也是如此。
红楼梦40到80回读后感700字篇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
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在初读《红楼梦》时,我就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此曲声韵凄惋,销魂醉魄。
有哪一种情,比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这更引得众宾泪沾襟?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
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在《红楼梦》中,应该歌颁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洁爱情。从小时的两小
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
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
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所以外开
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
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
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