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高考广东卷)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大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特此称为“中国之谜”。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标准答案】36.(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鲜明特征。这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3分)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3分)〖评分说明〗只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可给3分。 随堂练习 请完成《创新设计》P53对应训练1、2题。 1、宏观调控的涵义、目标(是什么) 主体:国家 宏观调控 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客体:国民经济 (2)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原因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2)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010高考山东卷)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 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选B。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各有长短,所以①说法不确切;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随堂练习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B 随堂练习 请完成《创新设计》P53对应训练3题。 含义、地位 内容、特点 联系 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最主要宏观调控手段 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税收手段)和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利率、信贷),其次是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特点: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间接性。 (1)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经济、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重要的调控手段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特点: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相对稳定性、普遍适用性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具有直接、迅速、强制等特点。 3.宏观调控的手段 【高考警示钟】 不能准确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注意抓住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特别提示:当前两个手段都不能有效调节经济时,就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记一记背一背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制定者 国家财政部 中央人民银行 考点五、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计划包括: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计划、远景规划等 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 五年计划 十年规划 年度计划 扶贫政策 企业法 劳动法 价格法 税 法 破产法 合同法 竞争法 广告法 商标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