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在」与「正在」的.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rticl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時間副詞「在」與「正在」的 16(2) 187–212
* © The Author(s) 2015
形成探究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sagepub.co.uk/journalsPermissions.nav
DOI: 10.1177/1606822
王錦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本文認為時間副詞「在」的功能可以表動作進行或狀態持續。這兩種來源不同,表狀態持續義是
「處所動詞>時間副詞」的演變,這是在靜態語境中,誘發隱喻機制而形成。表動作進行義則是「處
所動詞>處所介詞>時間副詞」的演變,這是在動態語境中,連動結構發生語義級降後,再藉由「在+
指示代詞」的虛指用法,進而脫落處所詞而產生。此兩條演變途徑,具類型學上意義,可藉由跨語言
比較得到印證。
時間副詞「正在」的形成是在因果語境中,「〔正〕 + 〔在+VP 〕 」無法以「正+在+VP+
副 動賓/介賓
之時」解釋,使 VP 轉為動作事件焦點,而重新分析為「〔正在〕 + 〔VP 〕 」。
副 動詞組
關鍵詞:時間副詞,在,正在
1. 前言
有關副詞「在」「正在」的歸類,一般放在「時間副詞」類裡。因此,本文以「時間副
詞」稱之。進一步細分,有的認為屬於「現在」這一小類中,如太田辰夫 (2003) 。所謂「現
在」,表現的是一種「已然事象」。這種「已然」,除了現在時,是否含括過去時、一切
時,有待進一步爬梳。1 有的再細稱為「時體副詞」,如曹廣順、梁銀峰、龍國富 (2011) 。
意謂著時間副詞「在」「正在」具有時制與體貌。通常對於時間副詞「在」「正在」的語義
特徵,概括的說法是表示動作進行或狀態持續,這是體貌範疇,所以龔千炎 (1991) 直接當作
時態副詞。根據 Comrie (1976) 對體 (aspect) 的分類,持續體 (continuous) 分成進行體 (pro-
gressive) 與非進行體 (nonprogressive) 兩類。「在」與「正在」歸為持續體,這種持續體是進
行體、非進行體兼有,還是只見其一,有必要加以說明。同時,「在」與「正在」的語法意
義同異互參,有待區別。這些將在第 2 節探討。對於時間副詞「在」出現的時代,歷來討論
* 本文為國科會計畫 (NSC 102-2410-H-003-070-MY2) 的研究成果,初稿發表於 2013 年 11 月 16–18 日由國立清華大
學中文系與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合辦的「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
會」,承蒙與會者賜教,謹申謝忱。筆者也要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的意見,作為本文修正參考。
1 本文使用已然事象、過去時、現在時與一切時的說法,依據湯廷池 (2011) 。該文認為「已然事象」指的是在現實
世界裡「已經發生或實現的事象」,因而在「時間軸」上是屬於過去時、現在時與一切時的事象。
王錦慧
相當分歧,有很大的落差,曹廣順、梁銀峰、龍國富 (2011:115) 認為先秦已出現;何
瑛 (2010:132) 認為萌芽於魏晉南北朝,發展成熟於隋唐五代;太田辰夫 (2003:256) 則認為直
到清代還沒有,所舉最早例子是:「若是還在應考,賢契留意看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