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工程
4.3.1材料及试验要求
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有机械连接或焊接要求的钢筋应作班前和班中连接试验、待班前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机械连接或焊接要持证上岗。试验工要同监理做好见证取样工作。
4.3.2钢筋加工及要求
由钢筋工长提出钢筋加工单,原材进场后,在现场进行配料、加工。钢筋成型后,按规格、尺寸、使用部位分别码放垫好垫木。
钢筋加工前,详细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满足节点构造,搭接长度等要求。画出钢筋大样图,经技术人员校核无误后方可制作。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污伤、油渍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I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宜小于3倍的钢筋直径。暗柱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
4.3.2.1钢筋的接头
基础底板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竖向钢筋(直径≥14)的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径小于14mm其他钢筋均采用搭接,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4.3.3施工基本程序
钢筋进场→查材质单、实物检测合格→原材复试合格→由技术组发加工通知→加工→预检合格→绑扎钢筋→隐检合格→下道工序。
4.3.3.1 基础底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的控制
(1) 基础筏板下层钢筋下垫块采用厚度50×50mm的大理石垫块,间距1000mm,墙按保护层厚度在柱、墙钢筋上绑扎垫块,间距500mm。
(2) 筏板上层钢筋采用钢筋排架支承,沿主楼短向布置,钢筋排架的水平筋及立腿筋采用?22三级钢筋,立腿筋间距为1000mm,水平筋间距为1200mm,立腿筋下焊300mm长?22三级钢筋(与排架水平筋成90度角),绑于下层钢筋上。(见下图)。
(3) 集水坑、电梯坑处排架在立柱高度相应增加两道?22三级钢筋水平拉筋。
排架水平筋300
排架水平筋
300
排架立柱
绑扎于筏板底层钢筋上
焊接
(4) 基础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抗渗砼,绑丝头要弯向结构内部,任何绑丝和钢筋不能和模板接触,以免形成引水通路。
4.3.3.2 底板墙柱插筋位置控制
剪力墙及其墙柱、端柱,按放线尺寸插筋,插到筏板和地坑下层钢筋上,若不在下层钢筋上,应垫好垫块。
墙体插筋在墙根处贴底板上筋上皮沿墙长方向绑通长Φ12水平固定筋,与插筋及底板上筋绑牢,必要时点焊固定。
4.3.3.3 墙体钢筋位置及保护层的控制
(1)为保证墙体截面尺寸,地下部分墙体钢筋规格为Φ12以上,故采用定位筋、U型筋及塑料卡子综合控制。(U型筋见下图)。
宽度b=墙厚-2*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
宽度b=墙厚-2*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
150 250
b
12@1200
(2)地上部分墙体钢筋规格为多为( Φ10、8),故采用排架筋及塑料卡子综合控制。大片墙体钢筋网用竖向排架筋和塑料卡子控制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大小,墙体上口用水平排架筋和两根通长水平筋内撑外顶控制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大小,防止甩筋移位。
钢筋排架的水平筋采用Φ10钢筋,两立柱筋同墙竖向钢筋,双排筋之间按图纸要求绑扎拉勾和梯形排架支撑筋,排架间距1~1.2米。(见下图)。
水平筋间距
水平筋间距
梯形排架
Ф10
同墙竖向筋
墙筋排距
在水平钢筋上卡固塑料卡子控制钢筋保护层,卡子间距80cm,墙体上口在立筋外侧加不小于Φ12的通长水平筋将立筋固定牢固,防止墙体钢筋位移。
4.3.3.4 顶板钢筋保护层控制
(1)地下室为保证上层钢筋位置,采用钢筋马凳支承,用12支撑@500梅花型布置(见图一),空调板及飘窗用Φ8@400(见图一)。
(2)标准层楼板盖筋(上筋)用Φ10支撑@500梅花型布置(见图一),空调板及飘窗用Φ8@400(见图一)。
图一
(3) 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使用水泥垫块控制,垫块间距不大于800mm,梅花形布置。
(4) 负弯矩筋下铺设铁马凳,马凳高度为:
板厚-负筋直径-板下筋直径(或板下双层筋直径之和)-30mm
负弯矩筋出墙小于1.5m时,加一排马凳;大于1.5m时,加两排马凳。
(5) 顶板施工缝采用梳筋板控制钢筋保护层,梳筋板采用多层胶合板割豁口制作,如图:
4.3.3.5、钢筋施工
4.3.3.5.1 基础底板钢筋施工
(1)施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