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科 文l化f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张伟 民
(柳河农场子弟学校,黑龙江 庆安 152400)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 “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 自主探究中
体验 “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 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 “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
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 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 4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 用“数学”
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 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
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 豁“然开朗”:教 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 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
师不是 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 自我发展 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 对于动作思维 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 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
的J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 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 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
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 对知识的理解,叉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 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 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 学生体验 “做数学”的快乐。 如简便运算 125—98,可让学生采用 “购物
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 3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 “说数学” 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
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 这里的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 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
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 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 自由 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
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 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 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 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 他 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 25+2=27元。弓l导学
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 “个人创造 生真正理解 “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
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 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 裁‘决’,只有 理解 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 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 学习 “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
喜悦 ,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题等 ,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 排横队,距队伍 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 “再创造” 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 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 建构 。 公平 ,更好地体会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 例如学习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