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口岸海运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

发布:2017-02-22约1.62万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西电子口岸海运物流服务平台 总体规划方案 广西电子口岸技术业务组 2007年9月 目 录 1. 概述 1 1.1. 平台建设背景 1 1.2. 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 1.2.1 解决广西海运口岸管理存在问题的需要 3 1.2.2 提高广西各海运口岸通关速度的需要 3 1.2.3 降低企业贸易成本的需要 3 1.2.4 未雨绸缪,避免业务量爆发性增长需要 4 1.3. 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4 1.4. 平台的指导思想 5 1.5. 平台建设原则 5 1.5.1 “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原则 5 1.5.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6 1.5.3 “局部试点,全面推广”原则 7 1.5.4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原则 7 1.5.5 可扩充性原则 7 1.5.6 先进性原则 7 1.6. 平台定位 8 1.7. 建设目标 8 1.7.1 总体目标 9 1.7.2 具体目标 9 1.8. 平台效益分析 10 2. 建设规划 14 2.1. 总体规划 14 2.1.1 实现多方协作 14 2.1.2 提供多种服务方式 14 2.2. 应用平台 16 2.2.1 口岸执法服务平台 17 2.2.2 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18 2.2.3 单证电子化服务平台 19 2.3. 一期建设内容 20 2.3.1 视频监控系统 20 2.3.2 电子港图系统 23 2.3.3 海铁联运信息共享系统 24 2.3.4 船勤统一申报系统 25 2.3.5 海运通关信息共享系统 25 2.4. 二期建设内容 26 2.4.1 电子订舱系统 26 2.4.2 S/O单电子化系统 26 2.4.3 集装箱交接电子预约服务系统 26 2.4.4 大宗散货联网监管系统 27 2.4.5 危险品联网监管系统 27 2.5. 支撑平台 28 2.5.1 基础网络 28 2.5.2 安全交换平台 30 2.5.3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32 2.5.4 短信服务平台 38 2.5.5 小额支付平台 42 3. 项目计划和组织 48 3.1. 项目实施计划 48 3.2. 项目组织架构 49 3.2.1 项目领导小组 50 3.2.2 项目管理小组 50 3.2.3 项目实施小组 50 3.2.4 项目用户小组 50 概述 平台建设背景 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下,广西作为西南地区与东盟贸易的重要门户,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进出口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在沿海口岸,伴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港口通关压力不断增大,监管业务量的飞速增长与监管资源相对有限和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要做到有效监管下的高效运作,就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科技创新,推动沿海口岸的“大通关”、“大物流”建设。 基于上述背景,在广西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针对港口口岸的业务应用需求特点,旨在整合港口口岸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优化口岸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业务流程,搭建广西电子口岸海运物流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海运物流服务平台”),提高口岸监管部门电子政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创造便捷、高效、安全的口岸物流通关环境,提升广西港口口岸的对外服务形象,实现大通关、大物流、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广西泛北部湾各港口海运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泛北部湾港口群的形成,将进一步提升泛北部湾港口群对西南经济腹地企业的吸引力,全面提速广西沿海经济的发展。 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海运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广西口岸政府监管部门和进出口企业信息化的共同需求,也是提升广西港口口岸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口岸综合竞争力,实现“一轴两翼”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带动广西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 广西沿海港口在目前的口岸管理上,各个口岸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独立,形成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孤岛”,信息交流和运作方式落后,例如:货主/货代/船代要拿着纸质单据来回奔波于各口岸监管部门和码头;船代申报舱单后不能及时得到舱单确认的反馈信息;对于海关的放行信息,货主、港务要靠人工打电话多次询问;装货单、提单等都要靠人工传递流转……这些都造成了口岸通关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极大地制约了企业通关速度和企业发展。同时由于信息交换不全面,纸质单据流转缺乏严密性、可靠性和相互印证,也影响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影响整体通关效率。 要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广西港口口岸通关运作中的弊端,迫切需要为各口岸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个“一站式”的通关服务平台和在线商务服务平台,降低通关成本,提高口岸通关、物流的整体效率,以及口岸部门的监管水平,从而为广西各行业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提高行业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