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泰和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发布:2017-09-26约3.0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泰和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泰和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吉泰工业走廊的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给泰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快泰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实现“泰和崛起”战略构想,是摆在泰和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泰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泰和县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地处井冈山脚下,面积2667平方公里,耕地80万亩,草山草坡30万亩,人口53万,辖24个乡镇场,297个村委会。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05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全县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全县粮食播128万亩,总产量达9.73亿斤核心区依次贯通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国际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县、泰和县等“三县三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总体规划 根据吉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泰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发展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全局,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举措,在新的起点上乘势加力,加快泰和在吉安市率先崛起步伐,力争5年内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 2、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的原则。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今后几年,泰和要立足现有的资源条件,新上一批和培育一批成长型、增收型的企业,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大幅上升。同时,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与城县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结合起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城乡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泰和吸纳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2)坚持提升城镇软环境的原则。泰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所依托的优势和资源有限。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服务意识,创造一个完美和谐的城县生态空间和宽松舒适的投资场所,并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科学规划发展进程,在城县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建立一套良好的规范模式。 (3)坚持适应产业发展规律原则。产业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般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使世界经济得以良性循环。泰和作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确定主导产业类型,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先进技术交流,引进适于本地发展的先进产业,带动城乡产业层次提升。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土地资源特别是工业用地资源作为泰和县的优势资源,现阶段对全县而言是非常稀缺资源。泰和跨入吉泰工业走廊和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最大优势也在于拥有广阔的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因此,经济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既要满足现实的、区域性的产业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的、全局性的经济发展需要。 (二)泰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 1、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 发展工业是解决县域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现阶段泰和经济发展的主题。根据泰和实际,今后几年必须要增强“工业立县”的意识,始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各方面工作和服务不断向工业集中,使工业经济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特别是要科学开发好文田经济开发区,以巩固吉泰工业走廊推进成果为基石,制订出台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对落户企业的服务,促进工业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还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筛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落户经济开发区。同时,积极引导落户企业和现有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支持小企业为大企业加工等提供后备发展力量,努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泰和的产业链,并以产业的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和农业人口劳动力的转移,切实提升县域经济整体水平。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振兴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两大目标,全面实施龙头带动、品牌促动、科技联动、基础固农四大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精品农业,推进农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是把优质稻、泰和乌鸡、泰和肉牛、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牢牢抓住泰和乌鸡的品牌效应,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维护乌鸡品牌声誉。二是加速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引进肉牛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粮食深加工企业,延长粮食、畜禽产业链,拓宽农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