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了由系统的方块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通常需要对方块图进行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等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变换前后输入输出之间总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 (3)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假设N(s)=0 假设反馈通路断开,反馈信号B(s)与误差信号E(s)之比。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当控制输入Xi(s)与扰动N(s)同时作用于系统时,系统的输出及误差可表示为: 方块图是一种很有用的图示法。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简化过程仍较复杂,且易出错。梅逊(S.J.MASON)提出的信号流图,既能表示系统的特点,而且还能直接应用梅逊公式方便的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因此,信号流图在控制工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2.5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2.5.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信号流图利用图示法来描述一个和一组线性代数方程,是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节点:表示变量或信号 支路:定向线段,箭头表明信号流向 输入节点:具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图中的 输出节点(阱,坑):仅有输入支路的节点。有时信号流图中没有一个节点是仅具有输入支路的。我们只要定义信号流图中任一变量为输出变量,然后从该节点变量引出一条增益为1的支路,即可形成一输出节点,如图中的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图中的 2.5.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① ② ③ 前向通路上各支路增益之乘积,称为前向通路总增益, 用 表示。 2.5.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前向通路:开始于输入节点,沿支路箭头方向,每个节点只经过一次,最终到达输出节点的通路称之前向通路。 回路(闭通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节点,并与其它节点相 遇仅一次的通路。回路中所有支路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用 表示 。 2.5.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和 和 2.5.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不接触回路: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这种回路叫做不接 触回路。 在信号流图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接触回路。 例如: * 2.4 控制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是系统各元件特性、系统结构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法。它清楚地表明系统中各个环节间地相互关系,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1)方块:表示该环节的输入信号按照方框中的传递函数关系变换成输出信号,具有单向性,即输出对输入无反作用。 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在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 2.4.1 方块图组成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信号进行加减比较的元件。 “+”表示相加,“-”表示相减。“+”号可省略不写。 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2)比较点(合成点、综合点) 2.4.1 方块图组成 ? ? A B A-B C A-B+C ? ? A+C-B B C A A+C ? A B A-B+C C 比较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2)比较点(合成点、综合点) 2.4.1 方块图组成 相邻比较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即满足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分支点(引出点、测量点) 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 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2.4.1 方块图组成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和传递方向 引出线 P(s) P(s) P(s) P(s) P(s) P(s) ? 比较点 函数方块 函数方块 引出线 Ui(s) U(s) I(s) Uo(s) 方块图示例 任何系统都可以由信号线、函数方块、信号引出点及比较点组成的方块图来表示。 2.4.1 方块图组成 2.4.2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 1、框图的连接方式及运算法则 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主要由响应环节的方块经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三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一定要掌握。 特点:方框与方框首尾相连,前一方框的输出就是 后一方框的输入,前后方框之间无任何负载 效应。 2.4.2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 (1)串联连接 图2-23 环节的串联连接 ? 结论:n个方框依次串联的等效传 递函数,等于n个传递函数 的乘积。 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 (1)串联连接 推广:任意个传递函数的串联。 ? 图2-24 环节的并联连接 特点:两个或多个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而 以各方框输出的代数和作为总输出。 (2)并联连接 2.4.2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 结论:n个方框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 于 n个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2.4.2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 ? (2)并联连接 推广:任意个传递函数的并联。 图2-2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