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练习题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天讨天罚 2、五刑 3、汤刑
4、炮烙 5、颠越不恭 7、脯
8、兄终弟及
二、简答题
1、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律观。
2、简述商代的的罪名玉刑罚。
3、简述奴隶制五刑。
4、简述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的特点。
三、分析题
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1、“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
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已疑众,行伪而坚,学非而博,顺非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十巫以疑众,杀。”——《礼记.王制》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
1、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2、试述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五听 2、五过 3、三刺
4、七出三不去 5、六礼
6、《吕刑》 7、刑罚世轻世重 8、九刑
9、五礼 10、乞鞠 11、质剂、傅别
二、简答题
1、 简述西周时期实行的同姓不婚原则。
2、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3、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
4、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知道思想。
三、分析题
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1、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论语》
2、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庙》
4、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礼记.
5、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时乃不可杀。——《尚书.康诰》
6、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7、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可。——《诗经》
8、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
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资额哦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
1、试述西周时期的“礼”。
2、试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铸刑书 2、竹刑 3、铸刑鼎
4、《法经》 5、六禁 6、商鞅变法
二、简答题
1、 试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2、简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要法律观点。
三、分析题
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虽忠宦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商君书》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
1、试述《法经》的时代、作者、篇目及历史地位。
2、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秦代的法律制度
名词解释
1、封诊式 2、廷行事 3、书
4、公室告 5、云梦秦简 6、非公室告
简答题
简述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简述秦朝的劳役。
简述秦朝的审判制度。
简述我国古代检查制度的远远及在秦朝的发展。
分析题
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论述题语深度思考题
思考对秦代法律如何进行历史评价。
试述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汉代的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
1、录囚
2、《九章律》
3、秋冬行刑
4、春秋决狱
5、诣阙上书
6、覆案
7、先请
8、亲属相隐
二、简答题:
1、汉代恤刑原则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2、简述汉代的监察制度
3、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4、汉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
三、分析题:
1、“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盐铁论·刑德》
2、“博迁廷尉,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汉书》
3、“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宣帝纪》
4、请说明下面这几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景帝时期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宣帝时期也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东汉光武帝时期再下诏令:“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上,及妇女从坐,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汉平帝时期还规定:“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
5、请说明下面两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