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2.1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播学 主讲:侯 薇 第二章 对传播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变革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也不是特别 便于预测的事情。 把未来具象化是一件棘手的问题。 不过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会变革的历史沿革和 机制来开始观察未来的可能形态。 ——罗杰·费德勒 今天,生活节奏之所以感到要快很多,原因并不是某些具体技术在以更快的频率加速发展,也不是事情的发展比起过去快得多,真正发生的是“有更多的新技术在同一时间出现。正是这些成熟的技术的出乎意料地交叉冲击,创造出我们都感觉到的强力加速”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M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M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M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M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M 第一个10年:许许多多的兴奋,许许多多的 迷惑,但是渗透得并不广泛; 第二个10年:许许多多的潮涨潮落。 产品向社会的渗透开始。 第三个10年:“哦,又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 一项标准技术,人人都拥有了它。”。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罗杰斯认为一项发明的突出特点受到社会成员理解的程度, 决定了它的采用率。 罗杰斯所界定的作为一项发明的五个要素是: A、相对的便利性;B、兼容性;C、复杂性; D、可靠性;E、可感知性。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A、相对的便利性 B、兼容性; C、复杂性; D、可靠性; E、可感知性。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M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温斯顿将强烈的文化视角与媒介技术的历史结合起 来,他的思想基于以下信念: 1、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 演着强有力的角色; 2、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决于 技术上的优势; 3、新技术的开发总是需要机遇和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 上的刺激因素。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按照温斯顿的说法,推动新媒介技术发展的 加速器是相互交织的各种社会需要,包括: A、公司的需要? B、其他技术的需要? C、管理和法律行为 D、一般社会力量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A、公司的需要:与电视的竞争,AM投入多,利润少;? B、其他技术的需要?:录音和高保真技术的实现, 电子元件小型化 C、管理和法律行为:公共广播法(1967)、NPR预留FM空间; D、一般社会力量:摇滚青年和地下音乐;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A、公司的需要:AM在大萧条时期获利很高;? B、其他技术的需要?:电视设备的研发成为热点 C、管理和法律行为:联邦通讯委员会看中电视的前景; D、一般社会力量:1929年之后的大萧条; 1940年代后期电视的迅速发展。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特点: 1、共同演进: 2、汇聚 3、复杂性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共同演进: “传播是越来越多的历史。” 传播密码:语言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3、复杂性: “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 (混沌是变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 2、形态变化; 3、增殖; 4、生存; 5、机遇和需要;? 6、延时采用: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 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2、形态变化: 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 ——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 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 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继续进化而 不是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