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健康游戏我常玩》说课稿说课稿(第二课时)[001].docx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健康游戏我常玩》说课稿说课稿(第二课时)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健康游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游戏习惯,提高道德素养。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游戏互动、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健康游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认知,学会分辨游戏中的是非对错;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游戏中学会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健康游戏的概念,认识到健康游戏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
②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游戏,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认识到过度游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力下降、学习退步等。
②引导学生学会在游戏中自律,控制游戏时间,避免沉迷。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健康游戏相关视频、图片、动画。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体验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有没有觉得玩游戏有时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或者身体健康呢?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以及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健康游戏我常玩》这一课,了解健康游戏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二、新课学习
1.阅读课文
(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健康游戏的概念、特点以及健康游戏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老师巡视指导。
2.情境体验
(1)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健康游戏带来的乐趣。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老师点评并总结。
3.视频观看
(1)播放健康游戏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健康游戏的具体玩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观看视频,并分享自己的观后感,老师点评并总结。
4.案例分析
(1)老师呈现几个关于过度游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老师点评并总结。
5.游戏实践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游戏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健康游戏的乐趣。
(2)学生在游戏中相互交流,分享游戏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提升
1.小组讨论
(1)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老师点评并总结。
2.作业布置
(1)老师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健康游戏计划,并坚持执行。
(2)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共同制定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执行情况。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健康游戏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拓展
1.学生回家后,继续关注健康游戏,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
2.学校举办健康游戏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健康游戏意识。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健康游戏的概念,认识到健康游戏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以及过度游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游戏是健康的,哪些游戏是不健康的,并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给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实践,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在游戏中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以及如何在游戏中自律,控制游戏时间。
3.行为改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健康游戏知识,促使他们在课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他们开始尝试与家人一起制定健康游戏计划,并在实际生活中执行这些计划,从而改善了他们的游戏习惯。
4.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他们能够意识到过度游戏可能对视力、学习等造成的危害,并学会了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5.道德认知提高:
学生在了解健康游戏的同时,道德认知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始理解到,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分配时间,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6.情感态度转变:
学生对健康游戏的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他们更加愿意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而不是沉迷于可能有害的游戏。这种转变体现了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7.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生通过参与健康游戏活动,不仅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开始关注他人的游戏行为。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游戏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1.本文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