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护知识.ppt
《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卫生部、劳动保障部):10类115种职业病1.尘肺:13种(含其他)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含其他)3.职业中毒:56种(含其他)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含其他)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的种类:10类115种;前期预防;过程防护和管理;职业病的诊断和病人保护;监督检查;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健康管理目录一、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二、职业健康概念三、职业病防治四、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识职业健康管理的意义21世纪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主题。然而,人类仍然面临疾病和生产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难题。据了解,目前全球每分钟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76起,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约为110万人次,各种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因此保障劳动者安全,保护劳动者健康问题成为全球关心的课题。因职业安全卫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1病假工资、加班费、临时替代劳动、提前退休、招聘新的劳动者、再培训费用2生产和经营的损失3工厂、设备、材料和产品的损失4处理事故的时间损失5日益增加的保险金、律师的费用6名誉、形象受损7(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97年12月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3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第9号令)0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02卫生部令第49号)037.8.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5817-2009);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4《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7);1《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0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0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0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04《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0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0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2003)02《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6911-200803《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框架第一章(总则):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一般义务条款、执法体制等;第二章(前期预防):准入条件,包括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硬件条件、申报制度、建设项目的两个评价(预评价和效果评价)、两个审查一个验收;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规范,工会的地位与作用、一系列的禁止性规范。可归结为工程技术、防护措施和管理四位一体框架;1第六章(法律责任):各类主体违反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32第五章(监督检查):法定执法权力及承担相关义务;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程序及病人的权利保障;职业病防治或职业卫生工作的主要法律义务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达到开业的准入条件,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职业危害项目申报;防护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及其有效性。包括专门装备、设施、报警及监测设备的配置及运行状况、职业危害警示标志、标识设置及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