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黎平平天村的调查.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6
1、绪论
1.1选题背景
人口老龄化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9日发布的数据,我们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18.1%,有25388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加近1亿。由于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出生率有所下降,又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造成了我国老年人口占比较高。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8%,远远高出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较差,再加上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养老保险事业已刻不容缓。为更好的解决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甚至对养老更加迫切的农村地区养老问题,都在迫使我们更快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居民选择缴费档次较低。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有5326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4107亿元,[1]由以上数据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缴费为771元。因为其中包括了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缴费数额,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因此,农村居民的缴费远比771元低低得多。农村居民选择的缴费档次主要集中于500元以下,选择100元到300元缴费档次较为普遍。农村居民选择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将会影响未来的养老金待遇,从现在的经济发展上看,每个月200元左右的养老金是不足维持老年的基本生活的。选择过低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让未来的老年生活没有得到保障,这大大的削弱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作用,发挥不岀养老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解决好农村居民未来的养老生活需求,将是我们要探索努力的。
参保意识淡薄。由于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在农村地区人们进入老年期后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由此他们寄予更多的期望于子女,所以他们认为在自己老后子女是解决老年生活的最佳人选。因为养儿防老的观念,造成了他们参保意识淡薄。还有就是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越高,他们就越希望参加养老保险,并且想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在养老保险制度不太了解的则相反,他们认为这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对养老保险能够保障他们老年生活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也是影响村民参保意识的原因之一,村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渠道很少,只能从村委会、村干部或者亲朋好友那里了解,这就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识。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通过对平天村居民的调查,来了解平天村村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现状,以及他们对基本养老保险所持的态度。通过对所调查数据的研究,找出平天村村民选择相关缴费档次的因素。根据平天村养老保险所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高农民养老意识和正确引导农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的建议,让平天村村民能够意识到合理地选择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能够让未来的老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并且还能为家庭减轻一些经济负担。通过对平天村养老保险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在平天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平天村及时改正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在平天村顺利的发展。
过低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会影响未来的养老需求,通过了解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缴费的现状及影响选择缴费档次的因素,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民选择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2]本文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农村村民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保障老年生活。农村居民所选择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与未来所领取的养老金有着直接的联系,选择的缴费档次较低,则使得以后老年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增加了养老风险。因此,通过研究影响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因素,将有助于了解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增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额度,降低村民的养老风险。
第二,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养老保险的变现时间过长,部分农村居民害怕在缴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制度发生变化,因此,对养老保险持观望态度。这种“再看看”的态度,让农村居民错过对个人养老账户金额的积累,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发挥不出最佳的效果。因此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
1.2.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政府网站、相关书籍和数据库等,了解到相关领域缴费档次选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来为自己提供思路。
访谈法。通过访谈来了解对象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看法和参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