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图》模块二投影基础.ppt

发布:2017-10-09约2.48万字共1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投影法 一、投影法的概念 1.中心投影法 如图2-1-1所示,将三角板ABC置于光 源S和平面H之间,则自光源S通过三角板 顶点A,B,C的光线SA,SB,SC分别与 平面H相交于a,b,c三点。这时△abc称 为三角板ABC在H面上的投影,光源S称 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得到投影 的平面H称为投影面。 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 投影法。用这种方法所得的投影称为中心 投影,如图2-1-1所示。 第一节 投影法 一、投影法的概念 2.平行投影法 设将图2-1-1中所示的投射中心S移至无穷远处,则所有投射线可看成是 相互平行的。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第一节 投影法 一、投影法的概念 (1)斜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根据斜投 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斜投影图或斜投影,如图2-1-3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 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或正投影,如图2-1-4所示,以下可简称投影。 第一节 投影法 二、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 1.真实性 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则直线的投影反映实长、平面的投影反 映实形,这种性质称为真实性,如图2-1-5(a)所示的直线AB和平面ABC。 2.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则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平面的投影 积聚成一条直线的性质,称为积聚性,如图2-1-5(b)所示的直线AB和平面ABC。 3.类似性 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其直线的投影长度变短、平面的投影面 积变小,但投影的形状仍与原来的形状相类似,这种性质称为类似性,如图2-1-5(c)所示 的直线AB和平面ABC。 第二节 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1.单面投影 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视图。如图2-1-6 所示。 第二节 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通过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2-1-7所示。 工 程上常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的视图表示,简称三视图。 第二节 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2.三投影面体系 三投影面体系是由3个互相垂直的投 影面所组成的,3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 为投影轴,3个投影轴的交点称为原点( O 点),如图2-1-8所示。 3个投影面:正立投影面V(简称正面) 、水平投影面H(简称水平面)、侧立投影 面W(简称侧面)。 3个投影轴:OX轴(简称X轴) 、OY 轴(简称Y轴) 、OZ轴(简称Z轴) 。 第二节 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3.三视图的形成 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 面投射,即可分别得到物体的3个 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如图2-1-9所示。 第二节 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3.三视图的形成 为了简化作图,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可不必画出,如图2-1-10(c)所示。 第二节 视图 二、三视图的关系 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以主视图为准,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第二节 视图 二、三视图的关系 2.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如图2-1-11(a)所示,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通常规定: 物体左右之间的距离为长(X);前后之间的距离为宽(Y);上下之间的距离 为高(Z)。 第二节 视图 二、三视图的关系 2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见图2-1-11(b)],物体有长、宽、 高三个方向尺寸,但一个视图只能反映其中的两个方向的尺寸,即: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X)和高度(Z);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X)和宽度(Y);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Y)和高度(Z)。 由此归纳得出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见图2-1-11(c) ]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