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联合支护施工工法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淤泥地质深基坑钻孔灌注桩止水搅拌桩
联合支护施工工法
编 制:
复 核:
审 批:
1 前言
市政管道、地下管廊、桥梁工程、下沉式立交隧道等施工常遇深基坑开挖。软土地区地下水位高,软土承载力低、自稳性差,基坑支护结构必须同时防坍塌、防渗、防基底隆起。我项目施工的平潭坛西大道综合管沟工程施工,遇8m深基坑开挖达700m。地质为杂填土和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层厚1.0~18m,,地下水位较高,施工难度较大。经研究和专家论证,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搅拌桩联合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撑,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经总结形成此工法。
2 工法特点
2.1 施工安全
本工法对软土能进行有效支护,对地下水进行有效封闭,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不采用井点降水,避免井点降水造成地面沉陷等危害。
2.2 适用性强
钻孔灌注桩刚度大,抗弯强度高,变形小;水泥搅拌桩止水效果好。支护施工所需工作面小,振动小,噪声低,适用性强。
2.3 施工成本低
本工法工艺成熟,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深基坑(6m以上)支护开挖。
4 工艺原理
基坑支护采用单为基坑挡土结构
图2 施工工艺流程图
5.2施工操作要点
5.2.1临时排水沟
为防止雨水倒灌基坑,在基坑外侧修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0.8×0.6m,表面采用M7.5砂浆抹面,厚度3cm,及时将地面水排除。
5.2.2钻孔灌注桩施工
5.2.2.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埋设护筒→泥浆制作→钻孔→清孔→下放钢筋笼→安装导管→二次清孔→浇注混凝土→桩机移位→下一根桩。
5.2.2.3钻孔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场地的平整与测量放线,泥浆池的布设与泥浆的外运、桩位及作业区内地下管线的探测、施工作业机具、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5.2.2.3埋设护筒:采用壁厚为6 mm的钢护筒,其内径比桩径大200mm,钢护筒采用挖坑埋设,顶端高出地面50cm,埋深2m,并于钢护筒上部留泥浆出口。
5.2.2.4钻机就位及护筒垂直度检测:钻机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并进行钻杆对中和井架的垂直度检验,保证钻进时的垂直度和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钢护筒倾斜度不大于1%,平面孔位偏差不大于5cm。
因钻孔灌注桩外侧采用深层搅拌桩作为止水桩,为达到止水桩与钻孔灌注桩的紧密接触保证良好止水,必须保证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基本没有偏差,要随时测量钻杆垂直度。另外在钻进过程中减少钻机震动和钻杆摆动,保证桩径的一致性。
5.2.2.5钢筋笼的制安:钢筋在施工现场就近加工,再焊接成型;钢筋净保护层5cm,焊接长度双面焊5d,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为40d;焊接R235钢筋用E43型焊条,HRB335钢筋用E50型焊条。钢筋笼在场地绑扎焊接完成,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由起吊机小心垂直放入孔内就位。在钢筋骨架预埋并固定3根 Φ7cm镀锌钢管作超声波测管,直达桩底,钢管两头以丝堵封实。安装完成后,采用换浆法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
5.2.2.6灌注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采用钢性导管施工,导管直径25cm,壁厚4mm,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导管埋深宜为2~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5.2.3水泥搅拌桩施工
5.2.3.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5.2.3.2桩机就位0%时,便可进行搅拌桩施工。将深层水泥搅拌机运到设计桩位,就位对中,检查导向杆垂直度、清扫喷射口。钻进、喷浆水泥浆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灰比为0.5,水泥掺量为加固土体质量的15%启动搅拌机下钻,至桩底设计标高,搅拌机通过搅拌翼的孔口,喷出水泥浆,边提升边喷浆边搅拌。当钻头提升至距地面50cm时,进行重复搅拌下沉,升搅拌提升提升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边提钻、边搅拌,到达地面50cm时停拌,提出搅拌钻头,移动机体至下一桩位。
地表防水主要是防地表水渗入钻孔灌注桩的外侧地层内增加基坑支护的侧压力,必须做到开挖面与原地面的封闭。在原水泥混凝土地面锯缝时控制与钻孔灌注桩和搅拌桩的外侧间距,原则上不得大于30cm,满足施工工作面即可。当钻孔灌注桩及软基处理和搅拌桩完成后,应立即在开挖面与原地面间做砂浆封水层,冠梁施工时与原地面浇注成一体。在施工过程中或雨季到了,经常观察原地面与冠梁之间是否有缝隙或进水,如果有应及时用沥青灌封,保证地表水不渗进坑壁。
5.2.5冠梁及支撑梁
为防止因悬臂支护而造成灌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