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风险及管理研究.docx

发布:2025-03-01约5.3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风险及管理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期间,内源性融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需要拓展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一般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但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开发不全面,产品和技术服务还未成熟,市场不确定性高,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而高风险与银行对资本金的要求矛盾,银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融资活动中伴随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融资风险发生概率大,并且融资风险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较深,在经营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全方位防控融资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间接融资现状

1.银行融资难度较大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足够多的可抵押资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难度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较高。通常情况下,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机制尚未完善,贷款时偏向选择低风险、高利润企业。同时,信贷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琐,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资金,进而影响研发项目的进度,审批时间过长还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2.政府补助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不足

在科技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提供了资金补助。比如投资、贴息,但是政府提供的补助并不是针对所有高新技术企业,而是设置了相应的标准和条件。即企业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市场认可度高,但是就国内实际情况而言,高新技术企业未能完全达到政府规定的条件,产业化发展并不理想,政府一般将投资重点放在发展实力强的企业上,对其大力扶持,期望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力不一致,无法达到政府投资标准的企业难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政府补助形式的融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直接融资现状

1.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公开和私募两种,公开发售是以股票市场为基,面向广大群众发行股票筹资,私募发售是指企业独自选择投资者获取项目发展资金。市场中的投资主体更看重国有企业,只有个别高新技术企业可成功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

2.债权融资

企业在具备一定资质后方可发行债券,即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价值三千万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六千万以上;累计发行债券的金额需低于净资产60%;近三年可分配利润能够支付企业债券一年利息;筹集的资金使用途径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债券利率在国务院规定的利率标准之下。债权融资的门槛非常高,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此融资方式时需谨慎,避免造成严重的融资风险。

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

(一)风险类型

1.股权融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融资风险表现为股权再融资成本快速上升。以A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将投资方向定为新能源业务,但是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亏损15.36亿元和59.32亿元,在亏损之后,该公司停止了对新能源业务的投资,经营业绩有所回升,但是整体亏损形势还未完全挽回。该公司的经济亏损直接损害了股东利益,大幅度降低了股东对公司盈利的预期,股价下跌,股权再融资期间,股东期望公司能够提供更多的报酬,企业再融资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风险随之增加。

2.债务融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偿债能力低,一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弱,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低、变现能力差,容易出现短期偿债能力弱的风险。二是长期偿债能力与预想存在差距,企业的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未能保持平衡,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标准值,则导致长期偿债能力降低,融资风险加剧。

第二,债务融资比例不合理引发融资风险,债务融资产生的利息可抵扣部分税款,对企业控税有积极作用,但是债务融资比例不合理则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威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近两年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研发速度,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偿债压力随之提升,债务融资风险加剧。虽然该企业针对融资风险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是债务融资比例仍未调整到位,但融资风险依然伴随着企业经营研发全过程。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对长短期债务融资结构的安排,直接决定融资风险的高低。企业的短期债务融资获取的资金主要用于日常周转,企业在融资期间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务融资,形成短期为主、长期为辅的局面,融资期限结构失衡,企业短期内偿付债务压力骤增、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

(二)风险成因

综合调查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风险成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1.融资规模过大,合理负债能够激发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但是负债融资规模过大,则将出现债务成本高于负债经营收益,进而产生融资风险;2.利率过高,市场利率不断变化,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利率高时融资,融资成本高,威胁企业的现金流;3.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长短期债务比例失衡,短期负债比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