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存储器及存储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存储器和存储系统
4.1 分层的存储器系统
一、存储器系统的分层结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已经从以运算器为中心转变为以存储器为中心。人们希望存储器的容量越大越好,存取速度越快越好,价格越低越好。然而现有的各种存储器还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所有的要求。
速度 价格 CPU寄存器 最快 最贵 缓存(Cache) 较快 较贵 内存(RAM/ROM) 快 便宜 外存(硬盘/光盘等) 慢 最便宜 存储系统的分层结构:
二、内部存储器的种类
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 名称 写入方式 名称 特点 MASK ROM 生产厂家加工 SRAM(静态) 通电可保留数据 PROM 一次性编程 DRAM(动态) 需要不断进行刷新 EPROM 可擦写,可编程 EEPROM 电擦除,可编程 FLASH MEMORY(闪存) 在线可擦、可写 4.2 存储器芯片
一、基本结构
地址线:地址线决定于存储单元的数目;
数据线:数据线决定于存储数据的位数;
片选线:片选,片允许,选择。只有当全部片选线都有效时,存储器才能完成读写操作;
控制信号:
ROM:只有一个读控制信号:输出允许或;
RAM:一个控制信号:读写信号:;
两个控制信号:写信号:;
读信号:,读操作时有效;
两个信号同时有效,数据线处于高阻态。
二、常用的存储器芯片
ROM:2716,2K*8,EEPROM
正常状态 编程状态 Vpp +5 Vpp +25V , 片选信号 , 写信号 , 输出允许 , 输出允许
SRAM:2114,1K*4
SRAM:6264,8K*8
DRAM:TMS4464,64K*4
4.3 利用存储器芯片构造存储系统
一、主存储器的工作过程
主存与CPU的连接方式:
主存的工作过程:
读取数据时:
CPU:CPU给出数据的地址(地址总线驱动主存(CPU通过信号线发出读信号;
主存:主存根据地址信息确定操作单元(主存收到读信号,将数据放到数据总线上;
CPU:CPU从数据总线上读入数据。
写入数据时:
CPU:CPU给出数据的地址(地址总线驱动主存(CPU将数据放到数据总线上(CPU通过信号线发出写信号;
主存:主存根据地址信息确定操作单元(主存收到写信号,从数据总线上获取数据;
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一般来说内存的容量都比较大,需要由多个存储芯片构成一个存储系统,这就需要有一个地址译码的过程。
二、利用与非门实现地址译码
例一:CPU地址线20位,数据线8位,读信号,IO/存储器选择
EPROM:,存储地址:0FF000H~0FF7FFH。
起始地址:1111 1111 0000 0000 0000
终止地址:1111 1111 0111 1111 1111
三、利用译码器实现地址译码
138译码器
G1 C B A 1 X X X X X 1 1 1 1 1 1 1 1 X 1 X X X X 1 1 1 1 1 1 1 1 X X 0 X X X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例二:CPU20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读信号为,2片的EPROM,一片开始地址为0E0000H,一片开始地址为0E8000H。
第一步:将每一片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写为二进制。
第一片:
开始: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结束:1110 0001 1111 1111 1111
第二片:
开始:1110 1000 0000 0000 0000
结束:1110 1001 1111 1111 1111
第二步:确定译码方案:
A12~A0:片内译码;
A19~A16:译码器的片选;
A15~A13:译码器输入。
第三步:画出电路逻辑图:
例三:CPU16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访问存储器控制信号,读写控制信号,
存储芯片:RAM
ROM
地址分配:6000H~67FFH, 系统区,ROM
6800H~6BFFH, 用户区,RAM
第一步:将两个区域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写为二进制。
ROM 开始: 0110 0000 0000 0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