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概论复习.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石油——狭义上(原油,crude oil)是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的呈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孔隙(孔、洞、缝)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石油工业——是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加工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部门。它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密集的行业。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化石——是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或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我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只限定是在地壳深度范围内。干酪根——生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沉积有机质。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固井——在已打好的井眼内下入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之间注水泥封固的工作。包括下套管和注水泥。 HSE概念——HSE是英文 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也就是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简答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燃料:所有交通工具,现代武器之必须润滑油料:从钟表到航天飞机化工原料:乙烯,乙炔,苯,二甲苯,甲苯…染料、农药、医药、合成材料、合成氨……褶皱的四个类有机成因学说:沉积有机质在特定的地质、还原环境中,在细菌、催化剂、温度、时间、放射性等各种作用下, 经历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变质阶段陆续转化 为石油和天然气。无机成因学说:无机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油气。生储盖组合:是指在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生油 层、 储集层和盖层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称为一个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良好的储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 运移至储集层中油气不会逸散。井喷的危害浪费大量的油气资源、破坏油气藏污染环境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耗资巨大造成严重的钻井事故,延误勘探速度损害、堵塞油气层问答有机质演化与成烃模式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作用:以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为主,对有机质的分解。产物:CH4(生物化学气)、CO2、H2O,干酪根、少量低熟油。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作用:热催化作用——地温的升高对有机质热降解:温度作用使干酪根所含的侧链和支链发生 断裂,形成大量低分子量液态烃和气态烃。粘土矿物催化作用促进发生;产物:以低分子量液态烃为主,包括部分湿气, 是液态石油形成的主要阶段。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作用:热裂解反应,主要是C-C键的断裂,高分子量烃类裂解为低分子量的烃类(液态烃的大量裂解);产物:甲烷及其同系物,低分子量正烷烃为主,湿气为主。深部高温生干气阶段(过成熟阶段)作用:高温热裂解, 前一阶段湿气,液态烃的进一步裂解,干酪根残渣的裂解和缩聚;产物:甲烷(干气 ),固体沥青,次石墨。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石英砂岩好于长石砂岩)粒度越大、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渗透率越大碎屑颗粒磨圆度越好,碎屑岩储集物性越好。立方体排列,堆积越疏松,K大;菱面体排列,堆积越紧密,K小。胶结物的性质及含量胶结物成分 泥质、泥-钙质胶结的岩石较疏松,物性好;纯钙质、铁质、硅质――物性差;胶结物数量 较少好,较多差胶结类型 接触式好,孔隙式中等油气藏富集条件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生油岩体积大有机质丰富度高类型好排烃效率高具备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备有效的圈闭;大→圈闭有效容积大;早→圈闭形成时间早于或等于油气区域运移时期;近→距油源区近,在油气运移路线上;保→保存条件好。具备必要的保存条件。地壳运动、岩浆运动、水运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化学驱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混相驱油法: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热力采油法:是向油层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就地发生燃烧后形成移动热流,主要依靠热能降低原油的粘度,以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的采油方法。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知识点石油工业上下游原油勘探与生产 ——上游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下游上游保下游,下游促上游,上游和下游密不可分。松基三井 1959.9.26地球三个温层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 内热层(增温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莫霍面 地壳 地幔古登堡面 地幔 地核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