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作用P-T-t轨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变质作用P-T-t轨迹 (2)加热期或热松弛期:侵蚀作用开始阶段。P开始降低,同时由于热传导的加热作用继续进行,而出现热松弛。随着P降低,T不断升高,地热梯度也不断增加,向埋藏后陆壳热补给平衡的稳态地热梯度SSG方向变化。样品3到达温度最大值Tmax,地热梯度为t2。 由上述可看出,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变质作用过 程中,岩石的T-P条件,地热梯度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 时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这是P-T-t 轨迹思想的核心。 当然,变质作用过程中,除P、T外,流体成分也在不断 变化,描述这种复杂变化的曲线称为P-T-x-t 轨迹。 此外,还有描述P-T变化与变形(D)关系的P-T-D-t 轨迹等 这些轨迹中,P、T、x等条件由变质矿物和矿物包裹体记录,时间t由专门的定年方法测定。 * * 一、变质作用P-T-t轨迹 所谓P-T-t 轨迹(P-T-t path)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 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Miyashiro, 1994) P-T-t 轨迹概念的提出,是变质作用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它使得人们从动态的观点,重新审视变质岩石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基本概念,是标志着变质作用研究进入地球动力学阶段的里程碑。 1.P-T-t 轨迹的概念 1、2、3:变质程度增高为序的变质带A、B、C岩石样品在剖面上的位置(图a) 及其相应的热峰条件(图b) FPC:野外P-T曲线 SSG:与埋藏后陆壳热补给平衡的稳态地热 梯度 Tmax:岩石样品经历的最高温度(热峰温度) Pmax:岩石样品经历的最大压力 t0:岩石在埋藏停止时刻处于最大深度(压力 为Pmax)时的地热梯度 t1、t2、t3:侵蚀过程中的瞬时地热梯度 △D:岩石样品1、样品2在掩埋停止时刻的厚 度差 △P:岩石样品1、2热峰压力差 点划线:进变质P-T轨迹 实线:退变质P-T轨迹 2.大陆碰撞造山带的P-T-t 轨迹 (a)造山带的变质带剖面 图17-12 (b)变质作用 P-T-t 轨迹 加热期 冷却期 埋藏期 热演化三个阶段 侵蚀阶段 陆壳(或岩石圈)增厚阶段 构造演化两个阶段 P-T-t轨迹包括相应的三个段落 (1)埋藏期:逆冲、褶皱等构造原因使地壳(或岩石圈)缩短增厚,发生构造埋藏。浅部低温岩层迅速进入深部,岩石所处压力迅速增高,但温度增加没有这么快。这是由于环境通过热传导的加热作用相对要慢得多而发生滞后。结果使地热梯度迅速偏离增厚前的稳态地热梯度不断降低而出现热扰动。当埋藏停止时,各处岩层到达压力最大值Pmax,地热梯度为t0。 (3)冷却期:热峰过后,随着较迅速地侵蚀,岩石越来越接近地表,因为热的散失量超过加入量而出现冷却期。在冷却期,岩石上升减压的同时温度下降,地热梯度继续增加,向稳态的热梯度发展。例如岩石样品3在上升的某个时刻瞬时地热梯度为t3。这一阶段开始,温度下降缓慢,随着越接近地表,温度下降越快,地热梯度也更接近稳态地热梯度。 3.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热峰条件 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的最高温度状态时的条件,包括热峰温度、热峰压力等。也称为顶峰变质条件,由变质岩矿物组合所记录。 由图可看出,热峰条件显然不等于埋藏停止、岩石处于最大深度时刻的条件。前者具有最高温度Tmax,后者具有最大压力Pmax。可以证明在碰撞造山带岩石热峰压力仅为所经历的最大压力的50-80%。同样,两样品热峰条件之差也不等于两样品处于最大深度时刻的条件之差。如两样品热峰压力之差(△P)不能代表二者埋藏停止时刻的深度差(△D)。由于矿物组合是变质岩最重要特征,而矿物组合记录的是热峰条件,因此,热峰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