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年1月全国自考《民法学:00242》试题和答案.doc

发布:2015-09-18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2010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法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李某因事需外出一段时间,将自己的一套住房交给朋友魏某照管,后魏某未经李某同意将该套房屋出租给王某居住。当李某知道后很不高兴,但鉴于既成事实,只好表示同意。李某表示同意的行为是行使( A ) A.形成权B.请求权 C.支配权D.抗辩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2.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 D ) A.7周岁B.16周岁 C.10周岁D.18周岁 3.下列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可以亲自实施与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B.实施纯获利益的行为,无需法定代理人同意 C.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均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 D.所立遗嘱无效 4.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 D ) A.不能是违法行为 B.只能是民事法律行为 C.只能是表意行为 D.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根据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分为:自然事实和人的行为 1、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2、人的行为。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直接体现人的意志,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5.下列关于人身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可与人身分离 B.具有财产内容 C.与财产权具有密切联系 D.具有相对性 人身权:又称人身非财产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特征有: 1、人身权与人身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 2、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是一种非财产权。 3、人身权虽无直接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4、人身权为绝对权。 6.宣告失踪须自然人下落不明满(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2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甲表示同意。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行为( D ) A.因显失公平而无效B.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 C.因乘人之危而无效D.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可撤消、可变更民事行为的种类: 1、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形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8.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D ) A.无权处分行为 B.无权代理行为 C.重大误解行为 D.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行为。 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7、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 9.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倍受同学的嘲讽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该报社的行为( B ) 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 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10.甲无故拖欠乙86万元货款。乙为了实现其债权,探知甲对丙享有56万元债权到期未主张,乙遂依法主张代位权要求丙清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丙应向甲履行,甲再向乙履行 B.乙无权要求丙清偿 C.丙应向乙履行 D.丙可以向乙履行,也可以向甲履行 代位权行使的效力: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效果直接归属债务人。债权人可直接受领次债务人的清偿。 11.甲向乙借款5万元,还款期限6个月,丙作保证人,双方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依照法律规定丙的保证责任期间为( A ) A.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B.借款发生之日起2年 C.借款发生之日起6个月 D.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12.下列关于主债和担保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债的担保无效,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