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5)试题答案解析.docx

发布:2021-07-04约1.81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5)试题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已附后,请用 Ctrl+F查找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名词解释(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试题 1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 答案: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评论评论: 试题 2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学 答案: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评论评论: 试题 3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科学 答案: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评论评论: 试题 4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思想 答案: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评论评论: 试题 5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规律 答案: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评论评论: 试题 6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义务教育 答案: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评论评论: 试题 7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学制 答案: 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评论评论: 试题 8 完成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终身教育 答案: 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评论评论: 试题 信息 未标记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试题 9 完成 得分 10.00/10.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评论评论: 试题 10 完成 得分 10.00/10.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是:(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评论评论: 试题 信息 未标记标记试题 信息文本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 试题 11 完成 得分 20.00/20.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 正确答案是: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评论评论: 试题 12 完成 得分 20.00/20.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