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实证探析12000字】.docx

发布:2025-02-12约1.89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实证研究

目录

TOC\o1-3\h\z\u摘要 I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1.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1

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3文献综述 4

1.4研究内容 5

1.5主要创新点 6

1.6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6

2理论基础 6

2.1金融脱媒理论 6

2.2财富增长创新理论 7

2.3功能主义金融理论 7

3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8

3.1研究假设 8

3.2模型选择 8

3.2.1模型建立 8

3.2.2F统计量检验 9

3.2.3Hausman检验 9

4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10

4.1被解释变量 10

4.2解释变量 10

4.3控制变量 10

5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11

5.1数据来源与抽样方法 11

5.2假设检验 11

5.2.1描述性统计 11

5.2.2单位根检验 12

5.2.3协整检验 13

5.2.4多重共线性检验 13

5.2.5回归结果分析 14

5.3结果分析 16

6结论与展望 16

6.1结论 16

6.2对策建议 17

6.2.1做好战略定位工作 17

6.2.2实现经营网络化 17

6.2.3加强第三方合作 18

6.2.4借鉴经验,在竞争中谋求互利共赢 18

参考文献 19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凭借运营效率高、交易成本低、参与限额低等优势,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发展迅速。互联网公司与其他行业的战略合作越来越普遍,为金融市场创造了新的金融需求。

当前,随着金融监管结构框架不断的趋于完善,使得传统的金融企业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商业银行自身在专业的操作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其次,随着市场环境的愈加规范能够使得互联网企业尽最大可能的充分展示创新优势,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全的市场环境。

1.1.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按照时间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之前,互联网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辅助商业银行把业务的渠道拓宽到网上的工具,所以这时候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到2011年,在这一时期第三方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间段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让互联网和金融可以结合在一起,互联网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影响开始向金融行业渗透。

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12年开始,这一年发生了许多有标志性的大事,其中2013年被誉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在这一时间段里,P2P平台,网络众筹平台,网络保险公司大批量设立。许多证券公司也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进行业务的升级重组。

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最近15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许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利用了网络技术来完成金融交易。但其实互联网金融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传统的金融业务,就是将已有的线下业务转为不需要复杂人工的线上业务,第二种就是由于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金融业务,而且这种业务实则是为电子商业提供的。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在孕育萌芽,然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亮眼的突出表现,便代表了互联网经济。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金融,因此它早已存在只不过没有被人们细化探究。到了二十一实际,随着PC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电子化传统业务也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同一个时期,第三方支付业务、众筹和P2P等新兴业务也逐渐在人们眼中出现,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即使是这样,人们也没有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当做时代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直到2013年的6月份,阿里巴巴隆重推出的余额宝,借着阿里巴巴原有的高人气,人们才熟识了互联网金融。

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谢平(2014)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信息处理、支付方式和自愿分配三个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可划分出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八种创新模式,互联网货币、大数据征信与网贷、大数据保险、点对点网络、众筹、大数据证券投资利用等[1]。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