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处理.ppt

发布:2017-11-24约9.29千字共1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水质分析步骤: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水样的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分离 和待测物的富集) 3.试样中待测组分的测量: 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水样的采集 正确的采样方法和很好地保存样品,是使分析结果正确反映水中待测成分真实含量的先决条件。 如何使采集的样品有代表性,是采集样品阶段的核心问题。如何使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变化则是样品保存的关键。 1. 采样点的设置 (1)地表水 监测断面的设置 监测断面上采样点的确定 监测点的布设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断面布设法 对于较大的河流,如河面宽,水量大(150m3/s),水深流急,可以采用多点断面 ; (2)单点布设法 适用于河面狭窄、水浅、流量不大的小河流,且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充分混合,可以直接在河中心采样。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 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 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4)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5) 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 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 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监测断面设置 对一个水系进行污染调查时,一般需要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对于某一河段污染进行调查,一般设置对照(或清洁)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背景断面: 提供水系环境背景值的采样处,所谓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环境内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含量。 对照断面: 设在污染源的上游,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具有参比和对照作用,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可及时掌握受污染水体的现状和变化动态,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还应设置在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水产资源集中区域、主要风景游览区等处。其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消减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此断面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且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 采样断面上采样垂线的设置 p15 设置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p15 (2)城市污水 ①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 ②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口布设采样点。 (3) 工业废水 ①一类污染物:包括汞、镉、砷、铅、 Cr(VI)和强致癌物等。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口处布点采样。 ②二类污染物:包括总不可滤残渣、硫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铜、锌、氟、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 采集方式有: 间隔式等量取样、平均比例取样、随机取样和定时取样数种。 参照p19-表2-5 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 容器材质的选择原则: 1、 容器不能是新的污染源,例如测定硅及 硼时就不能用硼硅玻璃瓶。 2、 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 例如,测定有机物时,不能用聚乙烯瓶。 3、测定对光敏感的组分,则水样应贮于棕 色试剂瓶中。 4、 大小和形状适宜,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最常用的采样器是聚乙烯塑料和硬质玻璃器皿: 测定有机及生物项目应选用硬质(硼硅)玻璃容器;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