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滨海新区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改革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国务院批准了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使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先行先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行政区的成立,为滨海新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又好又快地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奋斗目标,狠抓重点任务的落实;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以进取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实现新区商务工作的高起步,努力开创商务工作的新局面,为滨海新区尽快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排头兵”和“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做出贡献。根据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定位,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滨海新区坚持改革开放,新区商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三大功能区(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的开发面积达到近百平方公里,招商引资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2009年开始,新区打响了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和中新生态城等载体建设的“十大战役”,总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随着新兴载体的建成,新区对外开放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和辐射等功能将有更大增强。
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通过用足用好三种开拓国际市场渠道,重点扶持三种出口企业,建立对外经贸三项机制,优化一系列服务等措施,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外贸发展攻坚战,全面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使新区的对外开放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新区招商引资的总量继续增长,内联引资的成效非常显著,各功能区招商引资的载体功能不断提高,新兴载体的规模和能力正在形成。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完成招商引资实际使用外资额251.5亿美元;新批三资企业1853家。
(以下资料来源为《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06—2009》,*为商务委提供)
表1 滨海新区利用外资金额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直接利用外资
合同金额 61.80 76.68 91.86 104.94 117.00 年增长率 24.00 24.10 19.80 5.70 11.50 实际直接利用
外资总额 33.45 39.24 50.77 57.64 70.42 年增长率 31.10 17.30 29.40 22.10 22.17
图1 滨海新区利用外资金额情况及增长率
从2006到2010年,滨海新区实现内联引资实际到位额1085.5亿元,年均增长35%。
表2 滨海新区国内招商引资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实际到位额 103.25 132.18 191.54 306.49 352.00 年增长率 14.94 28.02 44.91 60.00 28.93
图2 滨海新区国内招商引资及年增长率
“十一五”时期,虽然遭遇了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新区的外贸出口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十一五”期间,完成外贸出口额1162.68亿美元,与“十五”相比增长116.36%。
表3 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口总额 226.20 245.27 261.47 197.14 232.6 年增长率 22.50 8.40 6.60 -31.80 17.99 二、商业流通快速增长
随着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新区的商业流通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提高了商业设施水平,切实保障了民计民生,有力地促进了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繁华。
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底,全区商品购销总额 达到4470.7亿元;年均增长14.82%;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213.8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67.42亿元,年均增长25.1%。
表4 滨海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商品购销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购销总额 2572.49 4502.77 4163.51 *3788.75 *4470.7 年增长率 25.62 75.04 -7.53 *-9.00 *1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