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十一中2015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单元测试卷《第13章+内能》(解析版)教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22页(共NUMPAGES2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2015年单元测试卷(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十一中)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冷天搓手会感觉暖和些
B.
气体的扩散
C.
闻到香皂的香味
D.
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
3.下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4.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6.下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9.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
10.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砂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比固体大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二、填空题
12.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温度 ,分子运动越 .
13.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因为花的 加剧了.
14.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如图所示).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 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蒸发,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 特性.
15.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1)这盆水很热: .
(2)物体吸热升温: .
(3)摩擦生热: .
16.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了相同的热量后,将其混合在一起.则它们之间 (填“有”或“没有”)热传递,如果有热传递,热量是由 传递到 .
17.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