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docx
PAGE
1-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根据《中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显示,2019年全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覆盖面达到了98.5%,较2018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2%,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全面预算管理旨在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等环节,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以某钢铁企业为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该企业在预算编制阶段实现了生产、销售、采购等环节的协同,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库存积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了预算目标的实现。据统计,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库存周转率提高了20%,生产效率提升了15%。
(3)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还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通知》,国有企业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以某电力企业为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该企业成功识别和防范了电力市场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确保了企业稳健经营。2019年,该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同时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1)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遵循的原则包括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动态调整和强化考核。以某中央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实行统一领导,由董事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和监督,确保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执行力。2018年,该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预算编制的全面覆盖,员工参与率达到95%,预算执行率达到了98.6%,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和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例如,某国有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与战略规划相结合,确保了预算目标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在实施过程中,该企业通过预算控制,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2019年成本费用同比下降了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0%,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3)全面预算管理还强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某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了有效识别和控制。2018年至2020年,该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共识别出风险点200余个,通过预算调整和内部控制措施,避免了潜在损失超过1亿元,保障了企业的稳定运行。同时,该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高了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1)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四个主要环节。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其预算编制流程首先从战略规划出发,结合年度经营目标,由各部门提交预算草案。经过综合平衡和调整,形成初步预算方案。2019年,该企业预算编制周期缩短至45天,较上年减少了15天。在预算执行阶段,企业通过预算执行系统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据统计,2019年该企业预算执行率达到96%,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2)预算编制方法上,国有企业多采用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某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首先对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重新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结合滚动预算,企业每季度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经营需求。例如,在2020年第一季度,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销售预算进行了两次调整,有效提升了预算的适应性。
(3)预算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某国有企业在预算分析中,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2018年,该企业通过预算分析,发现某部门成本控制不力,随即采取措施调整预算,并加强成本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该部门成本费用同比下降了8%,预算执行率达到了98%,有效提升了部门的运营效率。此外,企业还通过预算分析,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整体预算管理水平。
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与监督
(1)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设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工作。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