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二部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穴位
第一节 穴位的定位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特定部位。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新穴和阿是穴四类。阿是穴是压痛点,“痛处即云‘阿是得名;部分经外奇穴、新穴是在解放后,特别自无产阶级大革命以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过程中新发现的穴位。
每一穴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先要定位准确,这与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常用的定位法有以下几种:
解剖标志定位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是根据人体解剖上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皮肤上所表现的不同形态作为定位标志。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定型标志
主要是以骨性标志、五官、毛发、乳头、腋窝、指(趾)甲等作为定位标志。
动态标志
主要是以肢体活动时出现的皮肤皱纹、肌腱的凹陷或显露作为定位标志。
折量法
折量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分成若干等分,每一等分作为一寸的折量取穴方法。折量法如图2-1、2-2及附表
附表 肢体各部折量尺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作尺寸(寸) 头
额
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两眉间(印堂穴)至前发际正中
后发际至第七颈椎棘穴(即大椎穴)
两前发角之间
两乳突最高点之间 12
8
8
9
9 胸
腹
部 两乳头或两侧锁骨中线之间
胸肋角(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上腹部)
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下腹部) 8
8
5 背
部 脊柱正中线至肩胛骨内缘
两髂后上棘之间 8
5 上
肢 腋纹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9
12 下
肢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大腿内侧)
股骨大转子至膝中(大腿外侧)
膝中至外髁尖(小腿外侧)
胫骨内髁到地内髁尖(小腿内侧) 18
19
16
13
指量法
指量法是以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来比量取穴的方法,如病人手与医生的手大小相仿,也可用医生的手指宽度来比量;如手的大小长短差别较大者,依比例适当增减:
拇指末节横度或中指切屈曲时两纹头之间相当 1寸。
食指、中指两指并合的横度(二横指)相当1寸半。
食指至小指并合的横度(四横指)相当3寸。如图2-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