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范文.doc

发布:2017-08-24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 宗海 学院、班级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学号 2011313314 调查报告名称 关注江苏省农村儿童成长问题 报告提纲: 本文依据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徐舍镇留守儿童以及宜兴市流动儿童的现状的相关调研数据,跳出教条的圈子,分别从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现状、经济根源、社会结构根源、教育体制与政策根源、家庭根源试图“釜底抽薪”来彻底解决农村儿童问题,并以AHP分析以及生命历程社会理论对农村儿童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分别从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角度分析农村儿童成长问题,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现状否定了转“留”为“流”,并提出“放任自由”、“潜移默化”等措施。 江苏省农村儿童成长问题 ―――江苏地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逐渐出现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依据江苏省徐州市无锡徐庄镇留守儿童以及南京浦口区流动儿童的现状的相关调研数据,分别从现状回顾及其分析、政策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现状比较、AHP分析以及生命历程社会理论对农村儿童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分别从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角度分析农村儿童成长问题,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现状否定了转“留”为“流”,并提出“放任自由”、“潜移默化”等措施。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少年儿童是一国之脉、是一国之源、一国之雏鹰、一国之奇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的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受人口流动影响,伴随着流动人口的产生而产生。这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和流动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生活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稳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留守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对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1 留守儿童政策 主要政策 政策要点 政策评价 中央 1.《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明确农民工地位、维护农民工权益 2.输出地政府担负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 3.保护未成年人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4.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5.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1.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基本方向和制度保障; 2.中央有关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专门性政策法规和政策尚未出台 省(市) 部分省(市)颁布了有关留守儿童的政策。 比如:湖北、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制定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政策 1.强调政府责任、部门合作 2.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3.家庭、社会积极参与 4.建构立体式支持网络 1.各地围绕留守儿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2.各地政策实施不平衡:(1)部分省市未制定专门的留守儿童政策;(2)部分省市政策落实不到位,留守儿童信息库建设及留守儿童调研工作是空白。 县(乡) 部分县制定了有关留守儿童的政策。比如四川青神、湖北宜都、江西铜鼓等 突出学校责任,建构和谐校园;社区积极参与,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1.县(乡)大力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取得实效; 2.县(乡)之间政策实施不平衡,部分县工作力度不大 学校 部分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制定促进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 1.改善学校寄宿条件 2.“师生结对帮扶” 3.开设“心理咨询室” 4.创设丰富多彩校园文化 1.部分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信息表,教师帮扶效果显著; 2.部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缺乏实质性进展。 文献综述 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教育经费问题上,新《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