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及测向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12-08约1.0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及测向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源源不断的无线信号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信号的相互干扰与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更频繁的是多个信号源同时存在,且这些信号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些问题给信号测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从信号的角度看,多个信号源会在接收器中混叠在一起,且由于接收器本身的寄生参数的影响,相互之间非常难以区分。其次,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有可能导致信号的合成与干扰,从而影响接收器最终的解调结果。

因此,研究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及测向技术的相关理论、算法等问题,对于提升无线信号的质量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研究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以从理论上挖掘信号之间潜在关联;

2.探究多信号源同步及信号测向相关算法,建立分析与仿真模型,深入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3.构建相关的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通过研究和实验,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数学模型的研究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动态情况下多信号源背景,在统计学上建立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性质分析和推广。

2.多信号源同步及信号测向算法的研究

主要工作是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信号波束形成、空间协作、高精度时频估计、基于谱等多种信号测向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通过实验和仿真,进一步验证各算法的实用性。

3.实验平台的构建及实验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实验平台的架设、数据采集、样本特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步骤与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2个月)

研究动态情况下相干信号相关性数学模型,结合实际样本数据进行建模,制定理论处理方法,导出实现公式。

2、第二阶段(12个月)

对多信号源同步及信号测向相关算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并构建仿真平台,对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同时,研究信号处理方法的优化路径。

3、第三阶段(6个月)

通过实验平台的构建和实验方法的制定等措施,综合验证各算法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为乘用其他科学和技术领域提供实用性的信息支持。

本研究总计时间约30个月,在研究周期内,每个阶段都将有着自己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点,其中具体内容将会在后期研究中供参考使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