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4月份考试-高三化学.docx

发布:2018-06-30约7.6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4月份考试高三 化学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2.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 A. 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B. FeCl2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 C. 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D. 氯水是否失效(pH试纸)3.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新型的乙醇燃料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左右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极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 D. 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4.新型的乙醇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它用碘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其效率比甲醇电池高出32倍,且更安全.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极流出沿导线经灯泡到b极  C.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D. 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转移12mol电子5.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 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 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6.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B. 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 C. 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 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试管内壁上的“黄霜”的成分是硫B. 该实验既说明了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又说明了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 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毒害D. 试管中浓硝酸可以用浓盐酸代替 分卷II二、非选择题部分 8.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工业上用甲烷氧化法合成甲醇,反应流程中涉及如下反应(下列焓变数据均在25℃测得)CH4(g)+CO(g)?2CO(g)+2H2(g)△H1=+247.3KJ?mol﹣1①CO(g)+2H2(g)?CH3OH(g)△H2=﹣90.1?mol﹣1②2CO(g)+O2(g)?2CO2(g)△H3=﹣566.0KJ?mol﹣1③(1)25℃时,用CH4和O2直接制备甲醇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某温度下,向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6molCO2和6mol CH4,发生反应①,5min后反应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这时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则该反应在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L﹣1?min﹣1.;在相同温度下,将上述反应改在某恒压容器内进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25℃时,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CO(g)?HCOOCH3(g)△H=﹣29.1KJ?mol﹣1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一所示:①根据反应体系的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在下列各压强 数据中,工业上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是 (填下列序号字母)a.3.5×106Pa b.4.0×l06Pa c.5.0×106Pa②用上述方法制取甲酸甲酯的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 (4)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其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的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①通入气体a的电极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25℃时,用此电池以石墨作电极电解0.5L饱和食盐水(足量),若两极生成的气体共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9.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