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序言和第一章讲义.doc

发布:2016-04-17约3.4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刘晓惠 教材和参考书 / pindyck 经济学原理—帕金 《微观经济理论》 瓦尔特 尼科尔森 中国经济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范里安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联出版社 第一章 序 言 一、经济学的产生和定义 (一)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由此引起的选择 稀缺---欲望无限,资源和物品有限 选择------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源---人类社会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what?) 如何生产(how?) 为谁生产(for whom?) 几个概念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技术和资源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表明: 在给定时间内,产出有个界限; 存在着交替关系 人们可以选择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运用一定的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在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横轴产品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费用。 做决策时,要忽视沉没成本。   (二)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 有效配置 二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什麽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核心理论- :价格学说 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是指资源的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想使某些人的状况变好,只能以其他人的状况变坏为前提    宏观经济学 研究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试图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是什么”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应该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大部分为实证分析-----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最小代价,最大利益;(合乎理性,精于计算-) 完全的市场信息(大部分章节) 四 经济学的表达方法 文字方法 算术方法 几何方法 函数方法 五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六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七、微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18世纪,英国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马歇尔,均衡价格说,微观体系初步形成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仑,不完全竞争说,微观体系最后完成 第二章 供求基本原理 第一节 需求 一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demand )-------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行为的因素 商品自身价格(price ) 消费者的收入 (income) 正常商品--- 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低档商品--- 收入增加,需求减少 相关商品的价格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 价格下降,该商品需求减少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 价格上升--- 该商品的需求? 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 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 需求函数: Q d x = f(P,I,Py,e) Q d x: 商品的需求量; P: 商品自身价格: I:收入; Py:其他商品价格;e:预期 二 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 (the law of demand) 其他条件不变, 物品自身价格上升--------需求量 下降 需求函数: Qd = f(P)=a-bp=10-2P 需求表 需求曲线 需求法则的例外 ---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用于显示消费者身份、地位的商品---所谓的例外 吉芬商品(Giffen goods)---真正的例外 吉芬商品:违反需求法则的低档商品 生活必需品 该商品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大 三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 起因不同: 需求量变动-----商品的自身价格 需求变动-----其他因素 反映在图形上不同: 需求量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变动 四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图形 函数 第二节 供给 一 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supply):-----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因素: 商品自身价格 生产成本 技术水平 二 供给法则 供给法则:其他条件不变, 自身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供给函数 Qs= -c + d P 供给表 供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