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地质单元之一,受诸多构造和环境演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周期的地质构造和岩相叠置。其中,震旦系是四川盆地沉积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于区域石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震旦系是四川盆地最底部的地层,主要包括三叠系下部(J3)和二叠系(P2)两个阶段。相比于上部地层,震旦系在储集层的分布和地层特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和成藏模式,进一步探讨其形成机制和石油勘探潜力。对于进一步理解四川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震旦系储层岩石学特征的分析,包括岩石类型、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等方面;
2.震旦系沉积特征的分析,包括沉积环境、沉积型式、古地貌等方面;
3.震旦系成藏模式的探讨,包括构造运动、岩石圈演化等方面;
4.震旦系石油勘探潜力的评价,包括勘探前景、储量预测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野外地质调查: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分布区域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震旦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特征等信息。
2.岩心实验:对采自震旦系储层的岩心进行常规岩性、物性、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实验分析,获取岩石学和储层特征信息。
3.地震解释:通过地震勘探技术获取四川盆地的地层构造和储层信息,对震旦系储层的时空分布进行解释和分析。
4.组合分析:将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实验和地震解释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震旦系储层的形成机制和石油勘探潜力评价。
三、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
1.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成藏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建立震旦系储层的岩石学和储层特征数据库,为下一步的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数据基础和分析平台;
3.提出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和成藏机制方面的新理论和新见解,为区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创新点
1.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成藏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揭示震旦系储层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2.采用组合分析的方法,将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实验和地震解释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为区域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高精度、全面的储层特征信息。
3.提出新的震旦系沉积和成藏机制理论,对区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四、进度安排和研究预算
(一)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3月:文献调研和现状分析;
2.2022年4月-6月: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取样;
3.2022年7月-9月:岩心实验和地震解释;
4.2022年10月-12月:对数据进行组合分析,并编写开题报告。
(二)研究预算
本研究计划的总经费为100万元,其中包括:
1.购买实验设备和材料费:50万元;
2.人员工资和交通等费用:30万元;
3.勘探和地质调查费用:20万元。
五、参考文献
1.叶万主编.四川盆地地质志.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郭富世,陈福荣.四川盆地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5):16-20.
3.王军,姜宏军,马莉,等.四川盆地震旦系火山岩与烃源对比研究.矿物学报,2016(2):146-152.
4.游章强,范宇.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地质学报,2018(5):1549-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