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政府定价制度的中期报告.docx
论我国的政府定价制度的中期报告
政府定价制度是指政府依据市场状况和公共利益考虑,对一些商品、服务的价格进行制定和调整的制度。当前我国政府的定价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中期报告主要就我国政府的定价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府定价制度的意义
政府定价制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一方面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定价制度是对市场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的一种有力补充,它可以保障市场的稳定,提高市场效率,维护市场秩序。
二、我国政府定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定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全面控制,实行了“一票否决”和“全国唯一”的价格决策机制。虽然价格稳定,但是价格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扭曲现象严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2、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放松对价格的控制力度,并采取了一些已经过时的价格调节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价格鼓励机制、价格指导机制、价格管理制度等,这些机制虽然逐渐改善了市场价格体系的运行,但是也没有解决市场扭曲问题。
3、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价格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能源和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的价格进行调整和恢复。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价格监测和发布体系,加强了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同时加强了市场价格的信息公开。
三、我国政府定价制度的当前问题
1、定价政策的制定机制不够科学和公正
目前我国政府定价制度的制定机制相对来说还不够科学和公正,相关定价政策的制定仍有些依据不足、参考对象不明、调查数据不全等问题。
2、监管措施不够有效
当前我国政府定价制度中,监管措施不够有效。虽然政府建立了价格监测和发布体系,但是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尚不够严格,容易出现监管不足或者监管漏洞的问题。
3、地方政府定价权力过大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定价权力过大,各地定价标准不一,价格不稳定问题依然存在。
四、发展方向建议
1、建立科学公正的制定机制
建议加强对应定价政策的研究,制定完善的制度,依据市场状况和公共利益科学调整相关价格。同时加强互动、适度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定价制度和管理做法。
2、加强监管措施的实施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完善市场价格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定价纠纷处理和调解机制,减少定价管理和执行中的监管漏洞。
3、优化定价体系
建议加大对定价政策和机制的改进,简化定价制度的程序,推动行业内价格协调、自律,逐步实现由政府定价向市场调节的转变。
以上就是本次政府定价制度的中期报告,希望对我国政府定价制度的发展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