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和As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3.040
Z10/39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XXXX—XXXX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中Pb、Cd和As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PM2.5)of Pb、Cd and As elements in ambient particle matter 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方法原理 1
4 干扰和消除 1
5 试剂和材料 1
6 仪器和设备 2
7 样品 2
8 仪器测量方法 2
9 漂移校正 3
10 建立校准工作曲线 3
11 颗粒物样品的测量 3
12 结果计算与表示 3
13 精密度和准确度 4
1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
15 注意事项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 PbAs干扰元素的校正系数计算实例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 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蕊、李冰、张永臣、刘丽丽、李蕾、薛巍。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中Pb、Cd和As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中重金属元素Pb、Cd和As元素的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滤膜采集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
本标准推荐的各元素特征谱线、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见附录A。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74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656-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JJG 810-1993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定规程
方法原理
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滤膜(以下简称滤膜),滤膜上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样品(以下简称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受到高能辐射的激发,发射具有一定特征的X谱线,通过测定谱线的波长的能量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根据X射线荧光强度测量值和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干扰和消除
样品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被基体中另一元素光电吸收,会产生基体效应,铅Lα线对砷Kα线有明显干扰。可采用干扰元素的校正系数予以消除。校正系数由实验确定,计算示例见附录B。
样品的均匀性和表面特征会对分析线测量强度产生影响,样品与标准样品的一致性可降低这些影响。
试剂和材料
氩气-甲烷气(Ar/CH4)混合气体, 氩气甲烷34mm样品杯:含铝环、铝杯。
石英滤膜或特氟龙有机滤膜。
颗粒物滤膜裁剪圆刀,直径47mm。
带盖样品盒,聚氯乙烯材质,直径47mm,用于颗粒物样品保存。
麦拉膜,尺寸:76.2mm×4.0μm。
仪器和设备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颗粒物采样器(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
样品
样品采集
环境空气采样点的设置符合HJ/T 664相关要求。采样过程按照HJ 656-2013和HJ/T 194中颗粒物采样的要求执行。因Pb、Cd和As浓度较低,可适当增加采样体积。采样时应详细记录环境条件。
采集在滤膜上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负载量原则上不宜超过100μg/cm2,负载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要均匀分布在直径至少30mm范围。负载量过多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会使样品背景值增大,由此带来的样品基体效应也会影响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控制采样时间调控颗粒物负载量。
样品保存
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出,尘面朝上,按编号放入干燥洁净的样品盒中,并按采样要求做好记录信息。样品在0~4)℃下避光干燥保存,内测定,或在-30下保存,30天内测定小流量采样器采集的可直接放入仪器样品台上用于测量。大、中流量采样器采集的滤膜需用直径为47mm圆刀裁剪成直径为47 mm 的滤膜圆片。上述操作应避免X射线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