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情绪和情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灵体验,是伴有特殊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的一种内部状态。 要点: 1、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2、表情是情绪、情感发生时的外部表现 3、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体验不便测量 二、需要与情绪、情感 1、什么是需要? 个体的生理或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2、分类 根据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根据所指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意向~/愿望~/渴望~ 3、需要与情绪、情感的复杂关系 …... 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 原始的,更多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如: 喜 怒 哀 惧 适意 不满 遗憾 惊奇 满足 生气 失望 陌生 愉快 慍怒 难过 拒绝 欢乐 激怒 悲伤 恐惧 狂喜 大怒 哀痛 暴怒 绝望 2、情感: 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3、区别与联系 …… 区别是相对的,许多体验既包含情绪成分,也包含情感成分,截然划分是不可能的. 四、情绪的生理学 1、情绪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反应 2、表情动作 A 面部表情 B 体态表情 C 言语表情 例: “这是怎么回事……” “嗯……” 总结: 表情有先天性、社会性两个特点 作为一种非言语的交际手段,表情可以弥补言语交流的不足,人们可以借助交流对象的外在表情动作,理解内心更深的层次。 第二节 情绪的表现形式 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长短,可以将它归为三种基本表现形式: 一、心境 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 特点: 弥散性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影响心境的因素: 客观\主观 ——自我调控的重要性 关于焦虑: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危险情境的反应。 ——心理压力的直接表现 如:就业焦虑,交往适应焦虑,考试焦虑等 处理方法: 1、寻找焦虑来源 (是否值得,如何对待…) 对目前的情境越清楚明确,体验到的焦虑越少 2、避免消极断言(从不,所有,一切,总是…) 3、交流与疏泄压力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实验: 黑暗中的电梯 ——心境的启示 二、激情 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发展的三阶段: 1-控制力减弱,高度紧张使细微动作发生紊乱 2-失去意志监督发生了失去理智的行为 3-激情爆发后的平息阶段(平静、疲劳、精神 萎靡,对一切事物都不关心) 积极激情——消极激情(案例) 1、合理化与酸葡萄.. 2、否认 3、移置 4、投射 5、升华 6、用幽默塑造智慧(案例) 应 对 不 良 激 情 三、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维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 高度紧张又阻碍,使人思维迟滞,行动刻板。 重在适度 讨论题: ——教师情绪健康对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PAC理论 第三节 主要的社会情感 情感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道德感 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产生的首要条件是形成一定的道德准则 不同时代、民族、文化环境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 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