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健康教育-河南结核病防治信息港.PPT

发布:2019-01-07约5.65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河南省CDC健教慢病所 周 刚 2008.04.24 为什么开展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一、公共卫生发展的需要 二十世纪,现代公共卫生的发展 前50年—— 三环节两因素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 “卫生措施” 后50年—— 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针对疾病防治的 “公共卫生措施” 二、全球健康挑战 1、儿童健康 全球儿童健康状况改善,减少儿童死亡650万; 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每年全球发生的的儿童死亡,几乎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儿童死亡有很大影响:女童、贫穷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大的死亡风险。 2002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全 球 健 康 挑 战 2、成人健康 在发达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绝对主要地位; 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妇幼问、营养等导致的死亡占将近40% 。 HIV/AIDS已经成为15-59岁列成人死亡和疾病首位。 全 球 健 康 挑 战 3、未来面临的健康挑战 HIV/AIDS 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 青年男性的意外伤害,占15-44男性死亡的30%。 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自杀、精神分裂、癫痫、酒精或药物滥用等。 三、中国的健康问题 2004年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发病率列前五位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梅毒。 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艾滋病、结核病、乙肝、淋病、梅毒等增加,甲肝、痢疾等减少。 列死因前五位的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 中国的健康问题 男性 女性 城市 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4 心脏病 心脏病 5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 - 2004中国卫生统计摘要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 ——NCD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 调查结果显示 高血压患者1.6亿; 高血脂患者1.6亿; 超重者2亿; 肥胖者6000万; 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糖耐量低减2000万。 2002年中国六类地区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 糖尿病率(%)变化趋势 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 健康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物质环境 社会经济 社会制度 卫生服务 社会文化 社会关系 个人因素 遗传、生理 心理 行为 改善健康状况的对策 针对——个人因素: 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与心理状况。 针对——社会因素: 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维护和增进人群健康。 健 康 教 育 一、健康教育定义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无疑,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预防控制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由此出发,决定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特点。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建立、提高个人及群体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2、——促进个人和群体明智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疾病与健康问题,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4、——加强社区职能,动员与组织社区人民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5、——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风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