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泌尿系CT诊断小讲座.ppt

发布:2016-04-02约8.8千字共1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曾。其主要功能是排除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废物(如尿素、尿酸等)、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 肾的形态 肾是一对红褐色、形似蚕豆的 实质性器官,具有的形态特点。 肾门:在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 是肾盂、肾的血管、淋巴 管、神经等结构进出肾的 部位 肾蒂: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 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 肾 窦 肾窦: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其内含脂肪组织、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和神经等。 肾的位置 肾位于脊 柱两侧,紧贴 在腹后壁,是腹 膜外位器官。 右肾比左肾低 半个椎体的高 度。一般是女性 肾的位置低于男 性,儿童肾的位 置低于成人 。 肾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可见: 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因富有血管,鲜时呈红 褐色。 肾柱:是肾皮质深入到相邻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 肾动脉与肾段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到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前干较粗,再分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和下段4支肾段动脉;后干延续为后肾段动脉。每一肾段动脉所分布的肾组织称为一个肾段。一侧肾分为5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各肾段动脉分支间缺乏吻合,使肾段成为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如某一肾段动脉阻塞导致相应肾组织缺血坏死,临床上可根据需要作肾段切除。肾移植术术后5年生存率约达70%,是器官移植术中数量较多、成功率较高的。 肾的被膜 从外向内分别是: 1、肾筋膜: 分前、后两层包裹肾 和肾上腺,其特点: ①在肾的外侧和上方,两 层相互合; ②在肾的下方,两层分离, 其间有输尿管通过; ③在肾的内侧,前层与对 侧前层相续。 2、脂肪囊: 是包 在纤维囊外面的囊状脂 肪层,起弹性垫的作用。 在肾的断层照片中呈现 白色显影。 3、纤维囊 肾的被膜 从外向内分别是: 1、肾筋膜: 分前、后两层包裹肾 和肾上腺,其特点: ①在肾的外侧和上方,两 层相互合; ②在肾的下方,两层分离, 其间有输尿管通过; ③在肾的内侧,前层与对 侧前层相续。 2、脂肪囊: 包在纤维囊外面的囊状脂 肪层,起弹性垫的作用。 3、纤维囊: 紧贴肾实质之表, 薄而韧,但易被剥离。 二、输尿管 (ureter) 一、形态:为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长25~30cm,管径平均0.5~1.0cm。 二、起止:在平L2上缘处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的输尿管口。 三、行程和分段:根据其走行全长可分为三部: (一)输尿管腹部:位于腹膜后方,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至小骨盆入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跨过左、右髂总血管的前面入盆腔。 (二)输尿管盆部:该部下行于腹膜后方,沿盆壁向后下行,然后转向前达膀胱底,斜穿入膀胱壁移行为壁内部。 (三)输尿管壁内部:为输尿管斜穿膀胱壁的部分,以输尿管口开口于膀胱底内面,长1.5~2.0cm。 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壁内段,使管腔闭合,以阻止尿液逆流入输尿管。但由于输尿管的蠕动,尿液仍可不断地进入膀胱。 输尿管的生理狭窄 全长有三处生理狭窄,它们是输尿管结石易于嵌顿之处,嵌顿时可引起剧烈绞痛。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输尿管跨越小骨盆上口处 或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 ③输尿管穿入膀胱壁处。 三、膀胱 (urinary bladder) 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器官,伸缩性很大,其大小、形态和位置均随尿液的充盈程度而异。成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 ml,女性膀胱容量较男性略小,新生儿容量只有50ml左右。正常成人的膀胱有250 ml的液体充盈时,就会有胀满感。 膀胱的形态 其大小、形态和位置均随尿液的充盈程度而异。空虚时的膀胱呈三棱锥形,可分为:朝向前上方的膀胱尖;朝向后下方的膀胱底;位于尖和底之间的部分称膀胱体;最下部的膀胱颈,其下端有尿道内口与尿道相接。其各部间无明显界限,充盈时呈卵圆形。 膀胱壁的结构 膀胱的位置 膀胱的毗邻 四、 尿道(urethra) 女性尿道 female urethra 较男性尿道宽、短而直,易于扩张,全长5cm ,仅有排尿功能。因女性尿道“宽、短、直”,且开口于阴道前庭,距肛门和阴道口较近,故女性尿路逆行感染较为多见,应注意外阴卫生。? 男性尿道 male urethra 特点:长、窄、弯,可简单描述为: 三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