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述大棚草莓西瓜豆角轮作高效栽培技术.doc

发布:2016-12-15约2.9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述大棚草莓西瓜豆角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大棚轮作草莓西瓜豆角作为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可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率,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棚 草莓 西瓜 豆角 轮作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70-01   1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1.1栽培品种   选择成熟早、果实耐储运、丰产性好的品种。如宝交早生、丽红、春香、童子1号等。   1.2栽培时间   8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12月―第二年2月采收。   1.3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1.3.1整地施肥定植。选择肥沃、疏松、灌溉方便的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每667m?施优质有机肥5000Kg、饼肥15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40Kg。南北行作垄,按80cm一带种植,畦高15cm,畦面上定植2行,小行距35cm,大行距45cm,用幅宽90cm的地膜覆盖。选用无病虫害壮苗,有4―5片叶,叶柄短,叶片肥大而浓绿,根茎粗1―1.5cm,粗根多且鲜白。定植时“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1.3.2温度和分水管理。适时扣棚升温,每年在11月中旬扣棚。苗期:白天25―28℃,花期23―25℃;夜温8―10℃。收获期:白天不超过25℃;夜间在5℃左右。定植后连续浇小水,直到成活为止。一般每隔1―2天浇水一次,然后减少浇水次数。开花期要控制浇水,果实成熟期要及时浇小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1.3.3摘叶疏花。及时摘除下部发黄的老叶及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和防病,然后带到室外深埋。在第一朵开放前,应及时摘去花序先端的花蕾,每个花序留7―8朵小花,使果实长得大而整齐,成熟相对集中。   1.3.4辅助授粉。在开花期,可以人工辅助授粉。可采用毛笔逐朵花授粉或棚内每隔20―25m放一箱,以提高授粉率。   1.3.5采收。草莓成熟最显著的标准是果实着色。当着色面积达70%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注意几点:一是草莓成熟不一致,应每隔1―2天收一次;二是采收时间应选择大棚内无水滴到高温到来之前或傍晚采收;三是采收时应带果柄,不损伤萼片;四是应分级采收,堆放不要太厚,搬运时防止挤压。   1.3.6病虫害防治。大棚草莓主要有灰霉病和根腐病,灰霉病可用50%多霉灵或多霉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可用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常用农药灌根和撒毒土的方法杀灭。   2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2.1栽培品种   选用品质好、产量较高的品种,如特大庆红宝、郑杂5号、红黄后等。   2.2栽培时间   12月下旬育苗,第二年2月下旬定植,5月下旬上市。   2.3育苗   2.3.1浸种催芽。用55―60℃温水浸泡种子,待水温降至30℃时保温浸泡12小时,搓洗掉种子上的粘液,捞出种子、装入布袋,置于25―30℃催芽。48小时后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2营养土与苗床准备。播种用的营养土选未种过西瓜的沙壤土与腐熟有机肥按7∶3的比例掺匀,每立方米营养土再掺入2.5%的锌硫磷50―60g,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100g,硫酸钾复合肥1000g,充分掺匀后装入直径10cm的营养钵中。苗床设在大棚内,呈东西走向,宽1.5―2.0m,长视苗数而定。苗床底部应铺设隔热物,并将已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   2.3.3播种与苗床管理。每钵播种1粒,覆土1.5―2.0cm,然后覆盖地膜,再撑小拱棚,夜晚扣草苫保温。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8―30℃,出苗后撤去地膜。白天温度22―25℃,夜晚15―17℃,以利幼苗健壮而不易成高脚苗。   若重茬种植,可用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苗,以有效控制枯萎病的发生。   2.4定植后的管理   2.4.1定植。瓜苗有3―4片真叶,苗龄30―40天,即可在晴天上午定植。   2.4.2施肥整地。草莓收获后立即进行施肥整地。深翻25―28cm,结合深翻,每667?O施有机肥1500―2000Kg、硫酸钾5―10Kg、钙镁磷肥30―40Kg,碳酸氢铵15―20Kg。   2.4.3定植方法。西瓜栽培采用宽窄行种植,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人工操作。畦面宽行距离100cm,沟边窄行距离60cm,平均行距80cm,株距35―45cm,每667?O栽瓜苗1500―1700棵。定植时,距畦边10cm处开穴,浇足水。栽后不要急于封土,应于下午2:00时―3:00时待穴温提高后再以热土封穴。定植后,用黑地膜全部覆盖。   2.4.4肥水管理。西瓜定植后可浇3次水。第1水:在瓜秧长至5―7片叶时浇小水催秧以防瓜秧旺长;第2水:在坐瓜后浇大水,结合浇水每667?O追施硫酸钾复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