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概 述 4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建设单位 4
1.3项目产生背景 4
1.4建设地点 5
1.5建设内容与规模 5
1.6工程进度计划 6
1.7资金筹集及来源 7
1.8结论与建议 7
2.编制原则及依据 8
2.1编制原则 8
2.2编制依据 8
3.项目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10
3.1项目所在地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0
3.2交叉口现状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
3.4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 22
4.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26
4.1设计原则 26
4.2设计依据 26
4.3建设规模 27
4.4设计步骤 28
4.5设计规范 30
5.环境影响评价 44
5.1编制依据 44
5.2环境现状分析 44
5.3项目生态环境分析 58
5.4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9
5.5施工期环境污染的防治 61
5.6营运期管理措施 62
5.7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3
6.节能影响评价 64
6.1编制依据 64
6.2公路运输节能影响因素分析 64
6.3能源指标 64
6.4道路建设资源、能源节能利用 64
6.5节能主要措施 66
6.6施工节能 68
7.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 70
7.1工程特点 70
7.2项目实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70
7.3组织实施 73
7.4施工进度计划 73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6
8.1建设内容与规模 76
8.2总投资估算 76
8.3资金筹措 77
9.工程效益评价 78
10.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79
10.1风险估计简述 79
10.2项目合法性遭质疑的风险 79
10.3项目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80
10.4项目可行性风险 80
10.5建设安全性风险 81
10.6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 81
10.7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 82
10.8社会评价及风险评估结论 83
11.结论及建议 84
11.1结论 84
11.2建议 84
1.概 述
1.1项目名称
2014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1.2项目建设单位
建 设 单 位:咸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土地储备中心经营一部经营二部经营三部土地收购储备、开发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基础产业的建设、运营;政府公共资源的特许经营;市域内产业、中小企业及项目的融资、投资、委贷、咨询评估服务。加快完善布局合理、功能明晰的公路网络,实现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
,以主城范围为主,兼顾规划区范围,坚持区域一体化原则,重点突出,统筹兼顾,适度超前,适应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建管结合,利于管理的原则。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构筑与“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和良好的生态体系,逐步解决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市的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
本项目建设是实施武汉市城市圈规划、咸宁市综合交通规划、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是大力发展城市交通事业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旅游业,提升咸宁市城市面貌,改善咸宁市人民交通、出行条件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项目在施工时,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做好相关道路的交通疏通安排,做好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协调好周边单位与居民的关系,将施工对于周边居民与经营者的影响降至最低,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编制原则及依据
2.1编制原则
1.在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2014年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要求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以咸宁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布局,统筹兼顾,使项目发挥较好的投资效益。
2.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及交通设施,完善咸宁市咸安城区道路的整体功能,发挥咸安城区城市主干道的交通作用。
3.从实际出发工程方案要求切实可行,尽量降低基础设施建造成本的原则。
4.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设期间坚持最大程度不影响老百姓正常出行和道路通畅的原则。建成后在改善、增强交通设施的同时,加强交通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干道的交通运行功能。
5.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
2.2编制依据
1.《十二五规划纲要》;
2.《湖北省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3.《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2005-2020);
4.《咸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6.《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