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翰墨书香飘农家——我国新时期农家书屋建设研究.pdf

发布:2019-05-24约22.26万字共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现状 愿书香永存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而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 上,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就是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群众阅读、学习的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 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主管理、免费提供 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及阅读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造福农村居民 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农家书屋 2005 年开始在甘肃省试点建设,2007 年 3 月在全国全面推开, 到2012年9月农家书屋工程提前三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家, 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7 年,2500 多个日日夜夜,60 万家农家书屋拔地 而起,无数散发着墨香的书报像一股股清泉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静静流 淌,不过数年,已成生活。一个个小小的书屋就建在乡乡镇镇、村村落落、田 间地头,它距离农民群众如此之近,近到触手可及,近到它就是村民身边的图 书馆,是村民的“文化粮仓”。农家书屋已融入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悄然 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已建成的书屋,有的成为知识的海洋、求知的乐园; 有的成为沟通邻里情感,以书会友的交流平台;有的成为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传承文化、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有些地方更将其作为引导农民阅读、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主阵地加以建设。书屋正以其“书香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推进并引导着乡村和谐文化风气的养成。 笔者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 20 多年,对书、对阅读、对文化传播、对与书 有关的各种事情有着本能的敏感和关切。当 2007 年有关农家书屋的信息出现 在报纸上,笔者便对此有了深切关注。看着“她”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 翰墨书香飘农家—— 新时期我国农家书屋建设研究 从质疑到肯定,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愿意为这美好 事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9年我和同事樊会霞、贾秀军、胡晓杰老师在一次工作商讨中,提起了 农家书屋,提起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应该和图书馆相同。于是,我们对图书馆事 业的热爱之心产生了共鸣,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从图书馆工作的专业角度深 入研究农家书屋及其工程建设,并作为志愿者对石家庄市及周边区县的一些农 家书屋进行了帮扶服务,主要针对书屋的管理,诸如图书的分类、排架、导读 等工作进行了帮扶和指导。在志愿服务工程中,我们发现农家书屋建设很不容 易,但巩固更为困难,尤其是在书屋的管理和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们达成共识,为了防止这一惠民工程成为“政绩工程”而昙花一现、 来得快,去得也快,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积极进行专题研究、积极进行志愿服 务、积极进行宣传与呼吁,要让书屋从建设之初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未雨绸 缪、深谋远虑,积极探索有效的建、管、用长效机制,使农家书屋能够持续发展, 真正成为农民心中“最壮丽的宫殿”。同时,我们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从 2010 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统筹协作研究—— 以石家庄周边区县为例》,到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 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专业化援助机制研究》,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图 书馆业界的充分认可,得到了石家庄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提出的有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思路及策略,在石家庄市农家书屋建设及发展 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 努力,能引起新闻出版界、图书馆界对农家书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其持续 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搜集、查阅了有关农家书屋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大 量参考资料,诸如专家、学者的图书论著、期刊论文以及网络信息等,对其中的 一些观点、数据、图片或实例进行了参考、吸收或引用;本书还选登了一些“我 的书屋,我的家”和“农家书香”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由于没有所有原始作者 的联系方式,有些引用没能取得与原作者的联系,在此,向本书中所有引用的 2 第二章 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现状 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