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概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的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反复发生前房出血,故又称出血性青光眼 难治性青光眼,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 命名 1906年,Coats描述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中虹膜上新生血管。 1928年,Salus描述了糖尿病患眼中虹膜上新生血管。 鉴于这种青光眼的起因是新生血管而不是眼内出血,Weiss等于1963年提出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名称。 病因 主要发生于引起视网膜缺氧的疾病,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脱离和颅动脉炎等。 病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病因 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病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7%) 眼内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0.5%~15%)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虹膜新生血管化可达30%~72%,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虹膜新生血管化也达23%~32% 发病机制 缺血、缺氧视网膜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房水中浓度40-100倍 血管形成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失衡 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外流通道,后期纤维血管膜牵拉周边虹膜,房角堵塞粘连,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前期 新生血管极少,瞳孔缘可见,房角若新生血管可见——无新生血管膜,眼压正常范围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房角开放期 新生血管不仅瞳孔缘可见,虹膜表面、房角亦可见——纤维血管膜形成,出现前粘连,眼压升高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房角关闭期 纤维血管膜覆盖虹膜、房角、滤帘,虹膜前粘,眼压骤升 临床表现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共同表现有眼痛畏光视力常为眼前指数~手动,眼压可达60mmHg以上,中到重度充血,常伴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瞳孔缘色素外翻,房角内有不同程度的周边前粘连 治疗 治疗原发病 消除新生血管:最有效预防方法——全视网膜光凝 1周消退,1月可以完全消退 周边视网膜冷冻术 青光眼前期 光动力疗法(PDT)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