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
围术期常见的
异常心电图分析2013-12-18心电图产生机理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系统关系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心脏的传导系统正常心电图心脏风险06术前评估:此患者是否能胜任手术?04病例1:患者女,61岁,拟全麻下行腰椎内固定术。心电图提示:Ⅱ、Ⅲ及aVF异常Q波,T波改变。既往无胸痛、胸闷病史,心功能Ⅰ级,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69%。01病例2:患者,男,71岁,拟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心电图示:窦性心率不齐偶伴窦性停搏,Brugada波?T波改变。心脏彩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三尖瓣返流。无晕厥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有慢支及糖尿病病史多年。03需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05陈旧性心梗?YesorNo?手术风险评估?02病例分享01窦性心律失常02房性心律失常03室性心律失常04传导阻滞05ST-T改变06心肌梗死07其他:Brugada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围术期常见几种异常心电图及评估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正常窦性心率窦性心动过缓:功能性可见于老年人、运动员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病理性见于窦房结病变、颅高压、甲减等。处理:心律﹥50次/分,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手术风险相对小;严重心动过缓建议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试验阴性者,窦房结功能正常,术中可予适量阿托品处理;阿托品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行心电生理检查,必要时予安装心脏起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功能性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等;病理性可见于甲亢、贫血、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心肌炎等。处理:功能性术前不做特殊处理,若是病理性,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于青年人,与呼吸周期有关或是见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者。处理:术前无症状可不做任何处理。窦性停搏: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是某些药物抑制窦房结功能。病理性主要见于窦房结变性(如病窦综合征)或颅内血管意外。术前评估处理:若偶发,无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无相关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合并窦缓<50次/分,可疑病窦综合征者,不管有无症状建议做心电检查术,明确病因后处理。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为较严重一种病理性心率失常,窦房结及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性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处理:有症状者建议术前安装心脏起搏器。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房早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功能性如吸烟、饮酒、咖啡等,功能性多见。处理:房早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一般不予处理。房室交界性早搏: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窦房结病变、房室传导阻滞。若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容易发展为房室交界性心律。处理:术前一般无需治疗,若发展为房室交界性心律伴严重心动过缓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处理:术前我们主要根据患者基础心脏情况,既往发作时心脏的耐受情况建议临床医生进行相应治疗。如果心功能和血压都正常可用迷走神经刺激法(颈动脉窦按压及Valsalva动作)及药物治疗(如腺苷或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术中如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是利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房颤房颤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风心病、高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等;也见于正常人,可于情绪激动、运动、大量饮酒术后等。房颤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受心室率影响,心室率不快时,无明显影响。处理:根据患者合并原发心脏疾病、临床症状、年龄等作出相应评估。心室率快者术前应控制在60-80次/分,运动时﹤100次/分。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慢性房颤,有栓塞的高发率者(如有过栓塞史、心瓣膜病、左房扩大、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应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发生。术中严密监测。房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缺氧、麻醉、手术、药物、电解质紊乱等都可导致室早。1处理:术前关键首先要明确有无基础心脏疾病。若无器质性心脏病,无临床症状,即使是频发室早,手术危险也相对小,可以不处理,若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明显者,一般对症处理,控制心室率。若是有心脏疾病(如急性心梗、心肌缺血等)室早往往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应予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性处理。但对心梗后发生的室早不建议用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性处理。此外对于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多源性、多形性、频发、成对出现、R-on-T)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心衰、ST改变者术前应予高度警惕,予相应处理,避免室颤发生。2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