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2020版.docx

发布:2025-03-28约1.1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要点(2020版)

一、采血前准备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采血目的、注意事项,确认身份(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式)。

空腹要求:多数生化检测需空腹8-12小时(特殊情况遵医嘱)。

体位要求:坐位或卧位,保持同一体位至少5分钟(避免体位影响检测结果)。

物品准备

采血针(直针或蝶翼针)、真空采血管、止血带、消毒剂(75%乙醇或碘伏)、棉签、手套等。

检查采血管有效期、添加剂状态(如抗凝剂是否结晶)。

采血管选择与顺序

采血管类型

采血顺序

用途示例

血培养瓶

第1管

微生物检测

凝血检测管(蓝帽)

第2管

PT、APTT等凝血功能检测

血清管(红/黄帽)

第3管

生化、免疫检测

肝素抗凝管(绿帽)

第4管

急诊生化、血流变

EDTA抗凝管(紫帽)

第5管

血常规、血型等

血糖管(灰帽)

末管

血糖、乳酸检测

二、采血操作规范

穿刺部位选择

首选部位:肘前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

替代部位:手背静脉(避免腕内侧静脉,减少神经损伤风险)。

禁忌部位:输液同侧肢体、血肿、感染或瘢痕区域。

消毒与穿刺

扎止血带:距穿刺点上方5-7.5cm,松紧适宜(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自然待干(不可吹气或擦拭)。

穿刺角度:针头与皮肤呈15°-30°刺入,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2mm。

采血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拍打血管或让患者反复握拳。

血培养标本优先采集,需严格无菌操作。

抗凝管采血后立即轻柔颠倒混匀5-8次(避免剧烈摇晃导致溶血)。

三、标本处理与运输

标本处理

血清/血浆标本:直立静置30分钟至完全凝固,离心转速2000-3000g×10分钟。

抗凝全血标本: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血常规需室温保存,避免冷藏)。

运输要求

避免极端温度(高温>30℃或低温<4℃需使用专用运输箱)。

血氨、乳酸等特殊项目需冰浴运输。

所有标本需在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四、并发症预防

溶血预防

避免使用过细针头(建议成人≥21G)、过度抽拉注射器。

禁止从血肿处重复采血,血液注入试管时沿管壁缓慢流入。

凝血预防

确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准确(如EDTA管需采血至标记线)。

凝血功能检测标本需优先采集,且采血量误差≤10%。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优先选择头皮静脉或手背静脉,使用23-25G蝶翼针。

老年人: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血管弹性差)。

肥胖者:可抬高肢体或热敷后寻找血管。

依据文件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WS/T661-2020

《临床实验室标本采集指南》CNAS-CL02

《医疗机构血液标本采集技术规范》国卫医发〔2019〕25号

注意:实际操作需结合医疗机构具体规程执行,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