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用卧位及护理安全.docx

发布:2025-03-30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卧位及护理安全

在护理实践中,卧位的选择对于患者的舒适度、病情恢复以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卧位及其护理安全的详细内容: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可防止呕吐物误吸;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预防头痛。

护理要点:头部略低,避免枕头;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呼吸受阻;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2.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

护理要点:头部抬高约20°,下肢抬高约30°;保持床单位平整、干净;观察患者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

3.侧卧位:

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预防压疮;肺部分泌物引流。

护理要点:患者身体略向前倾,两膝间放置软枕,避免关节受损;观察皮肤完整性,防止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

4.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腹部手术后患者,减轻腹部张力。

护理要点:床头抬高30°50°,膝下可放置软枕;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调整床头高度。

5.端坐位:

适用范围:急性左心衰、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有利于呼吸。

护理要点:床头抬高70°80°,两腿下垂,膝下放置软枕;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6.膝胸位:

适用范围: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护理要点:患者跪卧,头部偏向一侧,两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观察患者呼吸、心跳,防止不适。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选择合适的卧位,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2.翻身、变换卧位时,动作轻柔、协调,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受损。

3.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

4.定时观察患者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发生。

5.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针对特殊病情,如骨折、手术等,采取相应卧位,促进病情恢复,防止并发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