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催收业务合作合同一.docx

发布:2025-03-29约3.3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甲方:XXX乙方:XXX20XXCOUNTRACTCOVER专业合同封面RESUME

甲方:XXX

乙方:XXX

20XX

COUNTRACTCOVER

专业合同封面

RESUME

PERSONAL

催收业务合作合同一

本合同目录一览

1.合作范围与目标

1.1合作业务的范围

1.2合作业务的目标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1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2.2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3.业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3.1业务流程

3.2操作规范

4.业务数据与信息共享

4.1数据与信息的范围

4.2数据与信息的共享方式

5.业务成果的分配与报酬

5.1业务成果的分配方式

5.2报酬的计算与支付方式

6.保密条款

6.1保密信息的定义

6.2保密信息的保护期限

7.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7.1违约责任

7.2争议解决的方式

8.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

8.1合同的生效条件

8.2合同的变更方式

8.3合同的终止条件

9.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9.1法律适用

9.2争议解决的方式

10.其他条款

10.1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11.附件

11.1附件的名称与内容

12.签字盖章

12.1甲方的签字盖章

12.2乙方的签字盖章

13.合同的签订日期

14.合同的有效期

第一部分:合同如下:

1.合作范围与目标

1.1合作业务的范围

本合同项下的合作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提供的逾期贷款催收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等方式。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客户信息,进行债务的跟踪、沟通、协商,以帮助甲方收回逾期贷款。

1.2合作业务的目标

双方合作的目标是:通过乙方提供的催收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甲方的逾期贷款,保护甲方的资产质量,实现甲方业务的稳健发展。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1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2.1.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完整的债务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债务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债务金额、债务期限等信息。甲方应对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2.1.2甲方应确保其提供给乙方的催收业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2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2.2.1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进行催收工作,采取合适的催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等方式。

2.2.2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进行催收,不得泄露债务人个人信息。

3.业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3.1业务流程

乙方向甲方提供催收服务,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提供债务人信息,乙方进行债务的跟踪、沟通、协商,甲方根据乙方的催收情况进行付款。

3.2操作规范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遵循诚信、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催收工作;

(3)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进行催收;

(4)不得泄露债务人个人信息;

(5)及时向甲方报告催收进展情况。

4.业务数据与信息共享

4.1数据与信息的范围

甲乙双方共享的数据与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债务人信息、催收进展情况、还款情况等。

4.2数据与信息的共享方式

甲乙双方通过专门的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与信息的共享,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业务成果的分配与报酬

5.1业务成果的分配方式

业务成果的分配方式为按照实际回收的逾期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具体比例在合同附件中约定。

5.2报酬的计算与支付方式

报酬的计算方式为按照实际回收的逾期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支付方式为每月支付一次,具体支付方式在合同附件中约定。

6.保密条款

6.1保密信息的定义

保密信息是指在合作过程中,甲方或乙方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运营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信息。

6.2保密信息的保护期限

保密信息的保护期限为合作期限结束后五年。

8.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

8.1合同的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8.2合同的变更方式

任何一方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应提前____天书面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书面签订变更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8.3合同的终止条件

本合同的有效期届满,或双方协商一致提前终止合同的,合同即行终止。在任何情况下,合同终止后,甲乙双方仍应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

9.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9.1法律适用

本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9.2争议解决的方式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