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发布:2022-09-23约4.0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教师:王龙静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 我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 “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在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写出数量关系式?” 出示第 2 题复习题“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学生通过这次的练习后,对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储备,这时不失时机地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数量关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 教师:王龙静 教学内容:第 117 ---118 页及“整理与复习”第 20—-—24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意义,能正确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 发展数学思考。 5、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二、师:在本册教材中,我们还研究了两个立体图形,它们是什么? 三、归类整合 教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啊?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补充。 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长方体:6 个面都是长方形,棱分为 3 组,每组 4 条长度相等, 对面完全相同,12 条棱,8 个顶点,6 个面. V=sh v=abh S=2(ab+ah+bh) 正方体:6 个面都是正方形,棱长都相等,12 条棱,8 个顶点,6 个面。 V=sh v=a3 三、复习练习。 1、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长方体、正方体打交道。常用的计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单位有哪些?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一个体积到底有多大,你能比划一下吗? 4、多大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多大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1 立方米你能比划一下吗? 5、生活中有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什么物体的体积约是 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是多少张课桌的体积?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 20 题。 学生先同桌间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 21 题。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表面积、体积计算 教师引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1)教师出示:老师家里药用玻璃制作一个长50 厘米、宽40 厘米,高 30 厘米的长方体鱼缸,我最少要买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问:要知道最少买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和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nx6 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2)我在这个鱼缸里注入 40 升的水,你知道水深约多少厘米? 学生讨论:要求水的高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我往鱼缸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草、鱼后,水面上升了 2.5 厘米,你知道为什么?你知道这些鹅卵石、水草、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4)完成“整理与复习”第 22 题。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教师提问: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把结果填写在表格中。集体订正,了解错误原因. 7、教师引导: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出示:“整理鱼复习”第 24 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要求雕塑占地多少平方米,就是求什么?需要多少立方米混泥土,就是求什么?你是如何计算 ?求贴花岗石的面积, 又是求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