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汇总.pdf
[1]侯辛.中国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旅游报/2003
年/10月/22日/
[2]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3]胡小纯,刘小燕.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8年第3期)
[4]郭为,厉新建,许珂.被忽视的真实力量:旅游非正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
旅游学刊第29卷2014年第8期
[5]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旅游学刊,2004年第3期.32-36.
[6]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6年第2期
[7]刘进.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管理研究,2014年10月下半月刊。
[8]唐兵.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
(07):
[9]况学东.我国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4
期.
[10]孙钢.提高认识开拓创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J].旅游调
研,1996,(1):10-19.
[11]吴忠.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18-21.
[12]高舜礼.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1997,(7):22-24.
[13]蔡雄等.旅游扶贫的乘数效益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7,(3):4-16.
[14]蔡雄.旅游扶贫——功能·条件·模式·经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5]戢广南,童玉芬.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与扶贫,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
第4期
[16]高舜礼.旅游扶贫开发的经验、问题和对策[J].旅游学刊,1997,(4):8-11.
[17]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18]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
理,2002,22(2):241-244.
[19]郭清霞.旅游扶贫PPT战略及其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10-113.
[20]湖北省旅游局,等.关于湖北省部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调查报告[R].旅游
调研,2002,(4):35-41.
[21]邓小海,曾亮.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我国旅游扶贫机制调适[J].当代经济管
理,2015.02.
[22]曾瑜皙,杨晓霞.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J].重庆文理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3]唐海军.怀化市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研究[D].2011年第S1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钧清.广西旅游扶贫开发及效应分析—以恭城县红岩村为例[D],广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李晓琴.恩施州旅游扶贫模式优化研究——基于贫困度与旅游资源禀赋度的
耦合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王茂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邓小海,曾亮.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我国旅游扶贫机制调适[J].当代经济管理,2015
(02):73-77.
[]李云.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以湖北省通山县西泉村为例[D].浙江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胡明文,王小琴.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探讨——以兴国县天
鹅湖社区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3-47.
[]陈健生.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基于60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
监测证据[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
[]王宝珍,龚新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以新疆南疆三地州
连片特困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3(24):214-218.
[]AshleyC,BoydC,GoodwinH.Pro-poortourism:puttingpovertyatthe
heartofthetourismagenda[J].ODINaturalResourcePerspectives,
2000,51(6).
[2]DengJ,BauerT,HuangY.Ecotourism,protecteda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