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
作 者 赵力
学籍批次 0309
学习中心 大连
层 次 本 科
专 业 法 学
指导教师 王子正
内 容 摘 要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因为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而法治是有序社会的根本保证;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而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而法治文化是培育诚信友爱的最佳土壤;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法治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手段。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相互博弈,各种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甚至激化和扩大,社会不和谐现象日益显现。而法治是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利益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着法治的实现程度。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意义,就是高扬法治的旗帜,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社会 利益平衡 依法执政
目 录
一、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1
二、和谐社会应当依法实现利益平衡…………………………………………… 3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依法执政…………………………………………… 6
参考文献 ……………………………………………………………………………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法治社会。这种机制可以自发、及时地搜寻和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不正常因素,并发挥调节、矫治的作用,维护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可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利益、社会关系,使社会结构获得平衡,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社会的诚信友爱,激发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可能降低社会转型的成本与代价,以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和临界点,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
实现和谐社会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建立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作保障的政治文明。通过法律确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结构,设计合理的社会政治结构,塑造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结构,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并保障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因为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而法治是有序社会的根本保证;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而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而法治文化是培育诚信友爱的最佳土壤;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法治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手段。
在胡锦涛阐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中,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特征,是其他几个特征得以实现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惟有健全的民主与法治,才能保障和实现公平正义,才能创造一个诚信友爱的环境,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转、才能保障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安定有序的社会。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法治是社会调整摆脱偶然性、任意性和特权,形成高度稳定有序的秩序与和谐状态的必然要求,法治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法治的基本特征还在于它的公正性、公平性、正义性。既包括立法公正(即制定出来的法律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也包括司法公正(其核心是审判公正);既要求实体正义(法律应当体现和维护社会正义和基本道德准则,对社会利益进行公平分配),又讲求程序正义(在所有诉讼和非诉讼的纠纷解决过程和机制中均体现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现代法治以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权利为依归,因而以弘扬权利本位为特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不受非法侵害(受到侵害后能得到公正的司法救济),公众的知情权得到认真落实,公民意识得以张扬,是“和谐”的基础。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就无真正和谐。因此,法治是人权的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高度文明的社会。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法律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自产生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