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组织》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9-06-29约3.8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信息组织》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信息组织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40 / 2.5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张帆主编:《信息组织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主要参考书: 1.周宁主编:《信息组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nian版 2.段明莲编著:《文献信息资源编目》,北京大学出版,2000年 3.冷伏海主编:《信息组织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 4.熊光莹主编:《计算机编目技术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5.戴维民等:《文献信息数据库建库技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 6.曹锦丹编著:《信息组织实习指导书》.吉林大学校内讲义,2006年 7.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使用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第四版 执笔人:曹锦丹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信息组织课程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高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不同信息组织方法的实际应用,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的研究状况、最新进展与技术,并能初步分析和解决有关信息组织理论及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组织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活动及主要环节有全面认识。 2、了解国内外信息组织的最新进展及主要技术。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有关的技术方法。 4、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如:机读目录编制及分类标引等,采用实验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信息组织引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息组织这个核心概念,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概括了解信息组织的意义及作用,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组织的作用 一、 信息资源的作用及信息资源发现机制 二、 信息组织的意义与作用 三、 信息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 信息组织学的对象及内容 一、 信息组织学的研究对象 二、 信息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三、 信息组织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考核要求 了解:信息组织的作用、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理解:信息组织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信息组织学研究内容。 掌握:“信息组织”核心概念;信息组织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信息组织的类型和形式(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信息组织类型。重点掌握相关概念以及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组织的类型 一、 按信息产品的加工层次划分 二、 按信息资源的存取技术划分 三、 按信息序化的数据结构划分 第二节 信息组织的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一、 信息描述与著录 二、 信息揭示与标引 三、 信息存储与排序 四、 信息重组与开发 五、 信息集约化整合 考核要求 了解:信息组织类型;信息组织主要环节。 理解:信息描述与信息揭示的重要作用。 掌握: “著录”、“标引”、“描述”、“信息重组”等本章核心概念。 第三章 知识组织系统(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在信息组织中的作用;了解国内外代表性的分类法;掌握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并能够应用分类法原理分析网络分类组织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类组织系统 一、分类组织基本特点 二、文献分类法的结构原理 三、国内外分类法 四、《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结构体系 第二节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 一、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类型 三、网络分类系统构建中的问题 第三节 主题组织系统简介 (※本专业已独立开设“主题标引”课程。本课为保证信息组织课程体系完整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一、主题组织基本特点 二、国内外文献主题法 三、网络信息主题组织 考核要求 了解:国内外文献分类法;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分类法的特点。 理解: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结构体系。 掌握:分类法的一系列相关概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